2345小说>穿越重生>重生之征战岁月>第八百七十七章就是无奈

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太过于自信了,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忽略了利益背后的风险,不顾其他高级将领们的劝阻,执意要去占领苏联在亚洲的全部领土,打到乌拉尔山脉去。

他忽略了要面对的,是一个一党执政的大国,就自然之源、国土面积、人力之源而言,根本不是日本那个岛国所能匹敌的,植田谦吉这样的做法,日本国内高层中的很多大佬,并不赞同,虽然他们内心对苏联国土的垂涎,甚至要超过植田谦吉,侵略野心也不见得比他差。

可顾及刚刚从远东战场调走关东军二十多万主力部队,导致现在的结果,也不忍心打压张植田谦吉的兴致,内心里,还有一丝侥幸,万一植田谦吉成功了,那可是大日本帝国梦寐以求的好事儿。

所以,对植田谦吉继续进军乌拉尔山脉,也并没有阻止,只是以紧张、战栗的心情,关注着远远超出预期的战斗,而植田谦吉此时的心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偏执、信心满满,还有孤注一掷的赌博,当然,日本人骨子里的那种狂妄,也起了主要作用。[

不过,植田谦吉很快就会为他的疯狂举动付出代价,分成四路出击的苏联军队,在朱可夫统一指挥下,根本没打算放过五十多万关东军,一接战,就是狂猛的攻击,而且,还派出部队,切断关东军的退路,铁了心要把植田谦吉埋在这里。

最先j火的,是双方的装甲部队,日本的“伊豆”系列坦克,这回没有天然的沼泽地带,给他们带来好运,薄薄的装甲,虚弱的火力,成了日式坦克的致命伤,在苏军“t—28”型坦克前,连一个回合都走不上,干脆就是活靶子。

双方刚一j手,日军坦克就被打得j飞狗跳,植田谦吉寄予厚望的战车部队,完全败下阵来,真正成了埋葬关东军坦克兵的薄皮铁棺材,几百辆坦克,不过逃回来几十辆,还是依仗这伊豆坦克的速度,才侥幸捡回一条命。

幸好,植田谦吉不是个庸才,他也明白过来,苏联人这是要往死里打关东军,一腔为大日本帝国建立不朽功勋的热血,化作满身的冷汗,立即命令部队迅速后撤,撤至哈巴罗夫斯克地区,建立防线,取得喘息的机会。

历史的一幕,不幸重演,不过,主角却调转过来,六十多万苏军士兵,气势如虹的猛追猛打,五十多万关东军士兵,一路败退下来,丢下几万具尸体在路上,至二十九日,关东军部队,被击退至哈巴罗夫斯克地区。

万幸的是,天照大神还没有完全抛弃关东军,哈巴罗夫斯克还在在日本人的手里,虽然守备的关东军部队,已经死伤了大半,总算没被苏联人切断退路,败退到此地的植田谦吉,还没来得及喘口气,苏联远东方面军和外高加索方面军的部队,已经杀到。

至十二月上旬,苏联远东方面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朱可夫上将,整合三支部队,估计七十余万兵力,齐头并进,把关东军部队压回至乌苏里斯克、阿尔谢尼耶夫一线,日本人费尽心机,付出了十几万伤亡,取得的远东地区战果,在短短十几天之内,几乎损失殆尽。

这还不是最危险的,植田谦吉就连退出战场也法做到,朱可夫是憋着一口气,死死扭住关东军部队不放,以新锐部队发动不间断攻击,固然有为为好友铁木辛哥报仇的意思,更多的,是发泄自己在外eng古失败的怒火,很不幸,植田谦吉和他麾下的几十万关东军,成了牺牲品。

局势发展下去,关东军被打出远东地区,损兵折将,赶回满洲已成定局,就连满洲能否保住,还是个未知数,趁着胜利的余威,苏联人绝不会罢手,日本国内立即j飞狗跳,裕仁天皇又开始处于暴走的边缘。

而关东军西线指挥官石原彦五郎中将,指挥三十多万关东军部队,正猛攻刘铁汉东指部队锦州防线,将近一年的经营,锦州已经成了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完善的防御设施,坚固的钢筋un凝土碉堡,明暗火力点,四通八达的j通壕,构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

打了几天,关东军部队,除了丢下一大堆尸体之外,连半步也没有能够前进,石原彦五郎苦恼至极,拉上两个重炮旅团,猛轰中**队的防线,本以为动用这样的大杀器,就算铁板,也能砸出几个窟窿来。

他还是小瞧了刘铁汉部队炮兵的厉害,关东军重炮兵刚打出几发炮,对东指部队前沿防御阵地,根本没有造成破坏,自己的阵地方位,已经被东指炮兵部队前沿观察员,准确的发回炮兵指挥部。

四个炮兵旅几轮齐色,把关东军引以为傲的两个重炮兵旅团,一千余en重炮,变成了一堆堆废铁,这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炮战,刘铁汉部队,拥有三千余en火炮,重炮的数量还要超过关东军,都是苏式一五五毫米口径的榴炮。

这是唐秋离从苏联人哪里,勒索来的装备,刘铁汉部队是独立师战斗序列里,一等一的主力野战兵团,得到了优先装备,第一次战场显威力,就让关东军炮兵尝到了什么是密集火力打击。

在锦州前线指挥部里,观察战场态势的刘铁汉,一边通炮队镜看着炮战的壮观场面,一边大摇其头,嘴里还啧啧有声,神情似乎很是不屑。

刚刚看完一封电报的东指参谋长赵yu和抬起头,年轻的脸上不禁疑o,问道:“副师长,这仗打得有问题吗?到目前为止,还有按照计划进行,没有出现任何偏差,炮兵部队正在


状态提示:第八百七十七章就是无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