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穿越重生>重生之征战岁月>第两千五百六十九章 就地防御

关东军总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大将,不得不命令拼命突破韩铁部队阻击的辽西关东军,就地转入防御,他虽然十分不情愿这样做,但是,战局所迫,如果持续不断的发起进攻,可能等不到自己率领的援军到达,辽西关东军部队,已经打得损兵折将、奄奄一息,失去了制空权,是最大的不利。

虽然梅津大将知道,辽西地区的关东军,就地转入防御,等于是给那个支那魔鬼的部队,创造两下夹击,进而合围的有利条件,辽西盘山至北宁一线的独立师部队,拦住去路,从大凌河方向而来的独立师部队,不断压迫,中间是四十多万帝国士兵,这不正是合围的态势吗,明知道是个苦果,但却不得不吞下,命令下达的那一刻,梅津大将的心在滴血,几乎抓狂。

等情绪平静下来之后,梅津大将又补充了一道命令,“就地转入防御,并不是被动的等待,诸君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战术,以小股部队不断的袭扰阻击的独立师部队阵地,疲惫其士兵的精神和体力,创造突破的机会,还有,是否可以考虑,绕开北宁方向,北上走义县、阜新方向撤回奉天。”

提出这个建议,梅津大将本人的底气都不足,他不知道,那个狡诈多端、诡计百出的支那魔鬼唐秋离,是否在义县个阜新方向,还有后手,也许,那个方向还是个巨大的陷阱,何况。走义县和阜新方向,四十多万关东军部队,要多走五百余公里。还都是山区,绕个大弯子,岂是在地图上一量,就能办到的?

因此,在电报的最后,梅津解释到:“当然,这是本总司令官的个人建议。具体情况,诸君斟酌而定,抓住一切战机。最后,通报诸君一个好消息,七天之后,我将指挥五万余人的援军。攻击盘山至北宁一线的独立师阻击部队阵地。届时,诸君的部队,可以再次发起全线进攻,则有望突围!”

在电报里,梅津大将还任命第五军司令官新田中将,为辽西地区关东军部队总司令官,担负起协调指挥四个军的重任,本来。按照关东军的作战序列,第三军司令官西村中将最有可能出任这一临危受命的职务。但是,西村中将在此前的突破战之中,表现不佳,失去了这个烫屁股的宝座。

前后两封电报,到达了第三军司令官西村中将、第五军司令官新田中将、第七军司令官高泽中将,还有被冯继武兵团才背后压迫,不得不与其他部队挤在一起的第十军司令官木下中将手里,此刻四个关东军高级将领,各自指挥十几万人马的军司令官,都聚集在第五军司令部里。

第五军司令官新田中将,成了数十万辽西地区关东军士兵最大的头目,几个人轮流看完电报之后,新田中将先开口,“诸君,总司令官阁下临危受命,新田担当此等重任,内心毫无高兴可言,目前辽西战场的局势,诸君都很清楚,前有十几万独立师部队阻击,后有那个支那魔鬼唐秋离,麾下有名战将冯继武的四十多万大军追击,局势危险万分!”

“总司令官命令就地转入防御,不失为明智之举,否则,在不断的进攻之中,我们的兵力必然要不断的消耗,没有制空权,是帝**队最大的软肋,不多说了,我们讨论一件事,总司令官提到的,避开北宁,北上走义县和阜新的建议,诸君以为如何?”

以为如何,纯属臭招儿,另外三个军司令官,嘴上不说,内心里,已经把梅津大将的这个建议,看得一文不值,且不说多绕出五百多公里的路程,义县、阜新方向,那可是辽北的山区,多条河流纵横,现在,正是雨季,河水暴涨,光是山路和河流,就能拖垮几十万人马。

大批的火炮、战车等重装备,势必要丢弃,如果遇到独立师部队的再次阻击怎么办,总不能让士兵拿着步枪,去突破敌军的阵地?而且,山区地形更适合独立师部队打阻击,也许一个联队的兵力,堵在一个山口,就能迟滞几十万帝国士兵一两天的时间,走辽北山区,那是自寻死路,咱们的总司令官阁下,不是昏了头?

三个军司令官肚子里腹诽不已,西村中将因为表现不佳,挨了梅津大将的叱责,连临时总司令官的位置没捞着坐,此时自然不敢多说话,第十军司令官木下中将,没有在今天的进攻之中,出什么力气,自然也不好多说,因此,最有发言权也唯一没有顾忌的,是第七军司令官高泽中将。

高泽中将霍然站起身,说道:“诸君,刚才新田君让我们发表对总司令官提议的看法,我就直言了,这个建议不可考虑,抛开四十多万关东军士兵,绕路多走五百余公里不谈,辽北山区的恶劣地形条件,会给帝国士兵造成多大的困难不说,就是一件事,假设帝国部队走去了辽北山区,阻击我们的独立师部队会有何反应?”

“诸君请看!”高泽中将几步走到大幅的军事地图前,继续说道:“我们走阜新出辽北山区之后,为了撤回奉天,必然会往东南方向行军,那么,在盘山和北宁一线,阻击我们的十几万独立师士兵,只要是以新民为中心,往东北法库、东南辽中方向两翼延展,就是一条新的阻击线!”

“诸君,届时,不得不丢弃所有的重装备,在辽北山区跋涉不知道多长时间,走了五百余公里,后勤补给断绝,疲惫不堪、体力耗尽,非战斗减员颇多,只有步兵轻武器的关东军将士,面对以逸待劳的独立师士兵,有胜算吗?”

“还有,我


状态提示:第两千五百六十九章 就地防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