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穿越重生>重生之征战岁月>第两千一百七十八章 无兵可调

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面对远东解的战局,只好暂时放下,不仅仅是远东方面军的问题,原本寄予厚望,能最先返回欧洲方向的外蒙古方面军,除了此前的麻烦之外,又遇到了新的大麻烦,中国人唐秋离的部队,在外蒙古方面军的必经之路上,设置了阻击线。

斯大林的话一说完,在场的苏联高层大佬们,集体失语,放在平时,近四十万的中国部队,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以从乌拉尔山脉西侧,任何一个军区抽调数十万大军,打开中国人的封锁线,但是,现在不行,绝对不行,德军的进攻,迅速而凶猛,欧洲方向的苏军,除了被打散的部队,能够成建制调集的部队,都被用在抵抗德军的进攻上了。

尽管如此,依然是节节败退,战线逐步朝着莫斯科方向移,首都都能闻到硝烟味儿了,否则,政治局也不会命令远东的四个方面军,不惜代价的撤回欧洲战场,简而言之,苏联在欧洲战场上的部队,抵御德军的进攻,尚且难以自保,还要为华西列夫斯基的外蒙古方面军,打开乌拉尔山脉和唐努山脉的通道,兵从哪里调集?

包括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在内的大佬,心里忍不住问了一句,“斯大林同志,请问,为华西列夫斯基部队开路的兵力在那儿?”当然,他们也只敢在心里嘀咕。

斯大林一看将帅们的反应,马上就意识到,自己话是白说了,现在,苏联最缺的就是兵力。他心里暗自叹息一声,十分后悔,当初不应该在东方大规模用兵,同时与日本人和那个卑鄙阴险的唐秋离开战,否则。何至于陷入到了现在这样为难的境地?

斯大林猛吸一口烟斗,淡蓝『色』的烟雾,笼罩着他饱经忧患的脸孔,说道:“同志们,我知道,面对德军的进攻。苏联红军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战线一天天『逼』近莫斯科,所有能投入的部队,都在前线,与德军浴血奋战,但是。同志们想过没有,如果华西列夫斯基同志的部队,不能率先赶回欧洲战场,我们面对德国人的凶猛攻势,以现在的兵力和部队状况,还能坚持多久?”

在西线战场上,苏联军队还能坚持多久。每个参加会议的苏联高层大佬们,都心知肚明,苏联军队在德国人的进攻面前,只有招架之功,而还手之力,每天,苏联红军都要填进去十几万人,才能减缓德军的进速度,整条战线上,成了吞噬苏军士兵生命的绞肉机。但是,除了用士兵的生命,去阻挡德国人的脚步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欧洲部分的各个军区,被德军打得支离破碎。甚至到了组织一场集团军规模的局部反击战,都法做到的程度,这种情况下,苏联军队需要更多的士兵,来弥补巨大的战争消耗,拿什么去为华西列夫斯基打通中国人的封锁线?

身为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不能不说话了,“斯大林同志,欧洲方向的战局,需要东方的精锐部队,尽快返回,这是同志们都很清楚的,但是,我们从哪里调集兵力?”[

看看斯大林晦暗的脸『色』,彼得罗希洛夫元帅停顿了一下,既然开了头,就得硬着头皮说下去,“中国人唐秋离在乌拉尔山脉和唐努山脉一线,陈兵近四十万,打破独立师部队的封锁,至少需要同等数量的兵力,斯大林同志,总参谋部做过这样的考虑,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甚至法集结起两个集团军以上的兵力,斯大林同志,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彼得罗希洛夫元帅不能不说实话,见斯大林沉默不语,他建议到:“斯大林同志,鉴于我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很难甚至是法为外蒙古方面军打开通道,既然如此,何不命令华西列夫斯基同志,集中全部兵力,重点攻击一点,在独立师部队封锁线上,打开一道缺口,比如,米努辛斯克方向!”

斯大林突然暴怒了,声音提高了八度,“我的总参谋长同志,请你在提出建议之前,过一下脑子,时间!——明白吗,我们需要的是时间,假如给华西列夫斯基几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那么个可恶的中国人的部队,是抵挡不住的,但是,德国人给我们时间吗?不能,如果外蒙古方面军在两周之内,法赶到莫斯科附近,我们只有被德国人围城的结果!”

斯大林罕见的暴怒,这位苏联的最高领袖,素来以沉稳和老谋深算著称,即便是决定干掉党内某位威胁到自己地位的同志,也是表现的不温不火,冷静的吓人,现在,暴怒起来,脸颊扭曲,太阳『穴』上的血管儿,蚯蚓般霍霍跳动,显得面目狰狞可怕,而言辞愈发的尖酸刻薄。

彼得罗希洛夫元帅脸『色』灰白,木头桩子似的,呆立在那儿,面对领袖的暴怒和尖酸刻薄的言辞,他言以对,既不能反驳和辩解,又法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内心被深深的力之感,充塞得满满登登,堵得心头发慌。

斯大林积郁在内心的一股怒气,发泄出去之后,倒是心情舒畅了很多,见总参谋长同志,一脸失魂落魄的模样,声的叹口气,尽量温和的说道:“彼得罗希洛夫同志,请原谅,我刚才失态了,请坐,我们继续讨论!”

斯大林重新装上烟斗,说道:“彼得罗希洛夫同志,是否可以这样考虑,从伏尔加河沿岸军区、顿河军区、内高加索军区以及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等部队,抽调战役预备部队,编组为乌拉尔山脉方面军,负责打破中国人的封锁


状态提示:第两千一百七十八章 无兵可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