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颔首道:”师傅之见甚好,如若叛军不休,朝廷进剿大军由绛侯任之,可否。”其实他知晁错与袁盎有隙,只是依其言,做个顺水人情而已。
晁错道:“陛下能用此人,定会平息叛乱。臣有一策,明日在朝堂之上。”二人悄声而语。刘启只是听晁错说,时不时地点点头。
待二人商议完毕,东宫遣宫女,太后有请晁大夫。
晁错辞别皇帝,跟跟随宫女来到长乐宫,梁王亦在,繁礼,毕后。
太后笑吟吟地对晁错道:“此时夜深,孤请得大夫前来,多有冒失。”晁错道:“太后召唤,臣岂敢有误。”太后道:“令郎在萧县打得一场漂亮的伏击,歼灭楚军万余,孤听闻后甚感欣慰。孤欲命武儿启程回国,不知大夫可有何交待?“
晁错摇头道:”犬子既已选择此道,臣亦无话可说。“太后看着梁王,叹息道:”人老了,就想念儿子,总想能天天见到他。不知大夫是不是也如此?“
晁错道:”臣听闻幼隼飞翔万里,只是独自觅食。若总是在成隼的庇护下,总难成气候。“
太后笑道:”人总非qín_shòu,岂能无情。“话锋一转,试探地问道:”启儿有意,千秋之后将神器传于武儿,不知大夫如何看待此事?“
晁错摇头,并未答复,梁王见状,面色顿时阴沉得可怕,太后装作未见,不依不饶地问道:“难道大夫听闻非议,亦认为此事不可?”
晁错正色道:“太后误解臣了。臣并未听闻任何非议。臣认为此乃太后之家事,又何必问于外人,又何必顾忌外人的非议。”此话一出,梁王面色顿时眉头舒展,太后亦非常满意。
太后问道:”若是朝中有人非议该当如何?“晃错道:”太后只须说服一人,此事可成。“太后兴趣大增道:”哦?此人是谁?“晁错微笑道:”袁大夫,此人乃有名忠义之士,朝廷内外享有盛名,太后何不问问他的意思。“
太后也是精明之人,但晁错所说亦是实情,便看着梁王点点头。
晁错对梁王作揖道:“梁王殿下,倘若日后有何错失,还烦请看在老臣的薄面,尽量宽容些。”梁王扶起他,说道:“师傅何须如此,即便师傅不吩咐,寡人亦会如此。”
太后调侃道:“孤听闻大夫方才所言,以为只有孤心疼儿子,原来大夫也心疼自己的儿子。”众人听闻相视哈哈大笑。
晁错一边陪笑,一边心中想道:袁盎匹夫,我已为你掘了两座墓穴,看你如何脱逃。
离开长乐宫,已是子夜,晁错心力交瘁,回府后强笑着婉拒了老家人晁墨为其执灯的美意,浑浑噩噩地走向书房,听着四周的虫鸣,平日里总觉其烦,今日里却如此动听。挑灯给晁衡修了封诀别书,待书信写后,方才步履维艰地迈向寝室。夫人甄氏已安然入睡,晁错看着甄氏心中百感交集,想当年,自己到长安求学,将夫人甄氏留在阳翟,聚少离多。待先帝重用之时,方才接来长安,对此自己总觉得于心有愧。
虽平日里总想好好与其说说话,谈谈心,但却总是繁忙于公务,无暇相顾。亦曾想过等自己告老还乡,儿孙绕膝,好好地与其享受天伦,没料想,今朝便是诀别之时,此前所想更是黄粱一梦。看着夫人熟睡的面容,顿觉心中悲恸难忍,不禁悲从中来,暗自落泪,接着又情不自禁地走到榻前,想抚摸其脸庞。
甄氏被窸窸窣窣声惊醒,朦朦胧胧中,看见晁错手伸在半空中,脸上亦有泪痕,诧异地问道:“夫君,此为何事,竟如此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