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仙侠修真>天马行空四部曲>第八十一章 归纳法

魔侠反抗者之一浮壶空间─培根

法兰西斯、培根,第一代圣阿尔班子爵(1561─1626),英国散文作家、法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是古典经验论的始祖。 />

法兰西斯培根出生於伦敦一个高级官员家庭。他的父亲尼古拉培根爵士是伊莉莎白女王的掌璽大臣。

培根是父亲第二位妻子的最小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文艺復兴时代的一个博学多才的贵族妇女,她的妹夫是伊莉莎白女王的重臣伯利勛爵。

有了这种家庭背景和社会关係,再加上才华出眾,培根很早就有了出入宫廷的机会。早在孩提时代,他就被伊莉莎白女王称為我的小掌璽大臣。

雄心勃勃的培根很希望得到一条谋取功名利禄的捷径,立志以后為官。他十二岁入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神学、形上学,同时学习逻辑、数学、天文学,希腊文和拉丁文。

他对当时大学的教育体制和组在学术研究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十分反感。他在1576年从剑桥大学毕业,他与英国驻法国大使一道,前往巴黎,他在那儿担任英国驻法使馆的外交事务秘书,并在巴黎学习统计学和外交。

1579年因父病逝辞职回英国。1593年,他当选為下议院议员,1617年,出任掌璽大臣,1618年,他担任詹姆斯一世手下的大法官(llo),并被授予维鲁拉姆男爵的称号,1621年晋爵為圣阿尔班子爵。

晚年因国王受贿案而被判有罪,但是得到了国王的赦免。后闭门著书,虽生活颇為凄凉,却在学术上卓有成就。於一个寒冷的风雪中做用白雪保存食物(当时购买了一隻鸡)实验中而感染风寒一病不起然后去世,死於1626年4月9日。培根死后,亨利沃登爵士為他题写了墓志铭:

“圣阿尔班子爵如用更煊赫的头衔应称之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

培根是第一个意识到科学及其方fǎ_lùn的歷史意义以及它在人类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的人。他试图通过分析和确定科学的一般方法和表明其应用方式,给予新科学运动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培根是一位哲学家。他一开始就探索实验方法的各种可能性,他说他要做科学上的哥伦布。1605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学术的进展》,这是解释他的见解的最早的一部通俗读物。

1620年,他主要的著作《学术的伟大復兴》出版了一部分,这部书到他死时还没有写完。培根把此书分為六个部分。

1、导论,即《学术的进展》。

2、《新工具论》主要是对科学方法的分析。是书中最完整的部分。

3、原定是关於工匠学问和实验事实的百科全书。

4、第四部分没有找到,主要论述怎样运用新方法来分析事实。

5、讨论过去和现在的科学理论。

6、论述新自然哲学,把从各方面的事实提炼出来的假说和现有的科学理论最后加以综合。

这部书培根只写到了第二部分。但是他对十七世纪英国和十八世纪法国影响都极大。在这部著作里他提出了以观察和实验為基础的科学认识理论,作為归纳法理论逐渐為人所知。

培根认為对自然的科学理解和技术控制是相辅相成,两者都是运用科学方法的成果。培根对印刷、火药和罗盘的发明非常重视。他以这三种发明為例。证明近代人比古希腊人的知识高明得多。培根说:

因此促进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新科学方法,首先要求的就是去寻找新的原理、新的操作程序和新的事实。这类原理和事实可在技术知识中找到,也可在实验科学中找到。当我们理解了这些原理和知识以后,它们就会导致技术上和科学上的新应用。

培根请求詹姆斯一世颁布命令去搜集各种方面的知识。他认為把大量事实搜集起来是他的方法的首要要求,只要有一部篇幅六倍於老普林尼的《自然史》那样的百科全书,他就可以解释自然界的所有现象。

培根的科学方法观是以实验定性和归纳為主。他对科学方法上使用的数学和演绎法採取不信任态度。

培根只是在他提倡的方法上有他的独创之见,但这些独创之见也没有立即得到应用。到十九世纪由於地质学和生物学中进化论的发展。培根的定性-归纳方法才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评价培根的方fǎ_lùn时,马克思曾说: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的方法就在於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和重要条件。

在应用科学方面。培根感兴趣的主要是工匠的技术和工业生產过程,因而他被称作工业科学的哲学家。

培根还是一位散文家。他在1624年出版的《论说文集》,文笔非常优美,是值得一读的佳作。其中有很多名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lún_lǐ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真理是时间之產物,而不是权威之產物。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

著作1597年第一版《论说文集》,1605年《学术的进展》,1620年《新工具论》。

《亨利七世本纪》《论事物的本性》《迷宫的线索》《各家哲学的批判》《自然界的大事》《论人类的知识》《培根人生论》

培根所说过的言语:

一个机敏谨慎的人,一定会交一个好运。

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


状态提示:第八十一章 归纳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