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是苏伟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也不禁被苏炀说出的这个数字吓了一跳。
一百万,已经相当于国内二线城市一个普通中产家庭的大半身家,这还是算上了不动产。
哪怕在望海,一个随时可以拿出一百万现金的人,也足以担得起富人的称呼。
苏炀一个高中生,借那么多钱做什么?
“你要这么多钱干嘛?”
苏伟民皱眉看向苏炀,问道。
“我……”
苏炀正要解释,这时苏炀的母亲从楼梯上走下来,穿戴整齐、打扮得体,这是一个气质典雅的美人,即便已经人到中年,但岁月只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浅浅的痕迹,皮肤白皙透亮,身材也依然匀称不走样。
有这样一位美丽的母亲,苏炀的英俊也就可以解释了,他性格上继承了父亲苏伟民的果敢,但好在长相上是随了自己的母亲。
“你们爷俩说什么呢?”
孟湘云一边下楼走向饭桌,一边笑着说道。
苏伟民回头看了眼自己的妻子,本来面对苏炀严厉的眼神瞬间软化了。
尽管两人已经是老夫老妻,但感情一直深厚,他们很少吵架,甚至现在儿子苏炀都快成年了,他们还是会在某些纪念日单独跑出去过浪漫的二人世界。
这对于普遍生活平淡的华夏夫妻来说是很难得的。
有句话讲,贫贱夫妻百事哀,反过来,对那些不必为柴米油盐而发愁的夫妻来说,感情却未必都能像苏伟民和孟湘云夫妇这样长久不衰。
当年的苏伟民只是个连大学都没考上、毫无前途的穷小子,而孟湘云却是堂堂燕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风靡一时的燕大校花。
当时的华夏还不流行校花的说法,但京城几乎半个海甸区的大学生们都知道燕大中文系有一个名叫孟湘云的美人,而且当时的孟湘云容貌与才情并重,在国内的许多知名文学杂志发表过文章,还出版过小说,名气不小。
自古英雄爱美人,燕大中文系的校花,当时凡是自信有些才华的男学生都几乎做过孟湘云的追求者,燕大的、京华的、民大的……孟湘云的几个女室友平时除了学业,最忙并且最热衷的事就是帮助孟湘云整理各种情书。
情书,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已经只是一个概念和古老的求爱方式,但在当时,情书是很流行的。
孟湘云大学七年,一直读到硕士,收过的情书浩如烟海,字数拼凑起来,足以出版一部几百万字的、以情书大观为主题的鸿篇巨著。
这一点也不夸张。
在孟湘云众多或明或暗的追求者中,苏伟民几乎是其中最不起眼的存在,当时他刚来京城不久,以高中毕业之身寻找着“大鹏一日乘风起”的机会。
而在最初那段艰难的岁月里,苏伟民当过服务员、摆过摊,摆摊的地点就在燕大校外,这也是他和孟湘云结识的原因。
苏伟民是个胆大且果敢的男人,工作如此,追女孩更是如此,当时他一眼便认定了孟湘云是他的女人。
在缘分的驱使下,加之孟湘云过人的眼光和苏伟民的厚脸皮,他们不顾世人的议论,坚定地走在了一起。
苏伟民与孟湘云的结合在当时的很多人看来是很滑稽且无法理解的,不只有多少学子曾愤愤地慨叹孟湘云“可怜嫁做商人妇”,其实这种说法对苏伟民来说已经是很客气了,当时的他只不过是个练摊的小贩,商人这个称呼用在他身上,算是一种抬举。
本来,孟湘云是打算继续攻读博士的,但硕士毕业后她便离开了燕大,因为当时的她要正式嫁给苏伟民做他的妻子了,而苏伟民也成功进入了一家大型零售集团,被公司派去了望海。
一晃二十年,两人的孩子苏炀都已经快十八了,而苏伟民也中年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事实证明,孟湘云的眼光是没错的,她的很多女同学都羡慕着她如今的生活。
但孟湘云最开心的不是苏伟民有多么成功,而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苏伟民依然把她当成宝。
“云,看看你这宝贝儿子吧,一张口就跟我借一百万!”
云,苏伟民对妻子孟湘云的爱称,二十年的夫妻,苏伟民一直如此称呼着她,仅从这一字,便能知晓苏伟民是如何疼爱自己的妻子。
虽然听起来很肉麻,但苏炀已经习惯了。
孟湘云很惊讶,她平时对苏炀是很宠溺的,几乎称得上有求必应,因为苏炀也很少提过分的要求,但这次听起来就很离谱了。
“阿炀,你管老苏借这么多钱干什么?”
很有意思,孟湘云对丈夫苏伟民平时的称呼和儿子一样,也是“老苏”,或者应该说,苏炀是随了母亲的叫法。
面对父母同时的疑问,苏炀想了又想,最终还是实话实说道:
“我,我有个同学,她母亲癌症病重,凑不齐医药费,我想……帮她一下。”
苏伟民和孟湘云夫妇二人齐齐一怔,两人对视一眼,几乎一瞬间就知晓了对方的心意,苏伟民身为父亲不便开口,于是孟湘云便坐在苏炀身边,搂着他的肩膀柔声问道:
“阿炀,你这位同学……应该是女同学吧?”
苏炀听了,顿时脸红起来,此刻他不用说苏伟民和孟湘云也知道了大概。
苏伟民无奈地摇摇头,这孩子真是气煞人,不学习也就罢了,现在竟然还有早恋的苗头,为了人家竟然能够放下“尊严”,管自己借钱。
只不过,虽然对苏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