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在太史慈,邓艾等人刚出发没有两天的时间,消息便传了出来,先是周文战败,西征的计划彻底破产,但其部将马腾竟然率领残部,奇袭敖仓,从背面偷袭了荥阳大营,现率周文残余两万人马驻扎荥阳。可叹周文差一步功亏一篑,否则这千古奇功必然使其名垂青史,吴范后曾为周文作诗道:

“自诩曾为春申官,孤军西行取秦川。

将军奋勇破函谷,将士饮马戏水滩。

六氏老秦威未减,七十刑徒出骊山。

本应千秋传奇功,苍天不佑降章邯。

然后就是吴广武臣,田荣均丧命陈县,陈胜命人送来了三人的尸身,在陈胜的诏书中写的是:“贼将武臣,田荣犯上欲行刺陈王,天王吴广舍身护住陈王,并且手刃武臣和田荣,但自己却惨遭杀害,陈胜让吴范继承吴广的王位,即刻发兵赵国。”

陈胜这招是真阴毒,表面上看起来是为吴广正名,但实际是却是挑起了吴范与齐,赵的矛盾,并且陈胜让吴范去攻打远在千里的赵国而不是田儋的齐郡,这明显就是让自己要么违抗王令,要么就是穿过重山人疲马乏的攻打以逸待劳的赵国,如若如此则必败无疑。而且还将武臣和田荣的尸体一并送来,这不就是要让自己骑虎难下吗?令诸侯国自相残杀,自己则坐享渔翁之利,吴范也是对陈胜彻底失望,本以为吴广的死,能够唤起陈胜的雄心,岂料此人仍然是沉迷于权术,怎知一旦章邯的铁骑踏来,便是尸横遍野,各国不团结一致,必然会被逐个击破。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吴范也是无可奈何,在群臣面前又不能太冷静,吴范命三军皆穿缟素,将吴广已国葬的礼仪下葬,本来吴范应当守孝三年,三年不兴兵戈,奈何父仇未报,国仇家恨集于一身,众将士皆是愤慨,况且吴范早就布置好了一切,岂有箭在弦上,却又不发的道理,只是这武臣和田荣的尸体该如何处理,有人提议将鞭打二人尸体,甚至还有人提议要将其二人尸体吊在城墙分干之后,挫骨扬灰的,吴范打心里面是排斥的,毕竟作为一个从后世来的现代人,对于古代一些对于死者的做法还是难以接受,而且自己的军队一直号称是仁义之军,即便是他们杀害了吴广,但挫骨扬灰这种事情也是未免过了一些,可是众将士皆是群情激奋,自己要说不同意,难免会让人留下不孝的话柄。正在吴范一言不发的看着下面众人争论的时候,救星出现了。只见帐外士兵进来通报,说有一名自称是孔子后人的老者求见,身边还带着个二十岁左右年纪的年轻人。

“哈哈,我的孝直来了。”吴范心里乐开了,这么长时间吴范一直在等法正,甚至可以说,只要法正达到琅琊之日,就是大军开拔之时。而现在孔鲋的到来正好也能解决自己尴尬的处境,我就不信孔圣人的后代也能同意他们这样做,但吴范表面上还是装作悲伤的样子,让士卒将二人领了进来,二人进账之后,吴范看到的是一个两鬓宾白的老者,手中拄着一个拐棍,虽然看起来走路好像没有身异常,但这个年代的儒生好像都愿意手中拿着什么,而老者身后长得干干净净的年轻人,头戴纶巾,一身青色长袍,显得十分干练。

老者上前一步道:“在下孔鲋,身后这位乃是我的徒弟法正,我二人听说都督即将大祸临头,便前来告知都督。”帐中众人皆是面面相觑,甚至还有脾气不好之人对其跃跃欲试。

吴范自然知道孔鲋说的无非就是自己要是这么对待武臣和田荣的尸体,就会失信于民,让百姓惧怕自己,对于他们这些儒生危言耸听,哗众取宠的把戏并不感兴趣,但为了法正,吴范忍了,而且还是分配合的问道:“不知道先生所说的祸事是是什么?”吴范心里确想,快说吧,快说吧。

可是孔鲋偏偏不,先讲了一大堆上古春秋战战国时期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案例,然后还挂完抹角的说,这可让吴范捉急够呛,但无奈人家地位高啊,虽然现在没表露出来,自己也不能替他说了,所以还得装作聚精会神的样子。直到说了一大篇之后才说道:“都督既然继承了天王,就应该摆出天王的姿态,为父报仇人之常情,但切不可因私废公,所以在下孔鲋请求天王将二人尸首送还,以彰显都督的仁义。”

“好,既然老先生所言有理有据,本都督便听从老先生的意见,即刻将二人尸首送还。”吴范实在是不想听孔鲋说话了,太磨叽了,好比大话西游里的唐僧还烦人。

吴范为了堵住下面人的嘴便问孔鲋的身份,这孔鲋才说出了自己是孔子的传人,众人的表情也是十分吃惊,毕竟在秦朝的时候儒生是被极力打压的,而且在战国时期的儒家也不是十分受推崇,战争时期就得靠实力和武力,所以像法家的思想就极其容易传播,像商鞅,韩非子都是法家的杰出代表。

可这是在齐鲁大地上,孔圣人的名号谁人敢不卖其面子,所以也都乖乖的老实了,孔鲋看到众人的态度感到十分满意,吴范也就顺水推舟的将孔鲋二人留了下来,任命孔鲋为奉常,负责国家的礼仪官制,吴范一直对秦朝的官制很是不满意,此次攻打下来齐郡,一定要重新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官制。

吴范任命完之后有对孔鲋说:“不知令徒有何才能,可适何职。”

孔鲋一副怒其不争的样子看来看法正转身对吴范说道:“我这徒弟一点我的衣钵都没继承,


状态提示:圣人传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