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娘,看您说的,这帮人是好事,何况大牛大哥人好,还帮了咱们,我咋能不同意呢,姥姥,就借吧。”
芸娘笑着表了态度。
“我也愿意借给二牛大哥家,你们是不知道,那时间我看着多难受,李家奶奶哭,二牛叔哭,我都哭了。”
栓子眼眶也红着,他心底善良,见不得这个。
众人都点了头,这事算是订下,至于要借多少银子,等过两天赵春生再去李家问问,看看具体情况再定。
这两天,赵春兰有些魂不守舍,芸娘知道,她肯定是在担心李家的事,可这个事是无法明说的,就算是小姨有这心思,现在提也不合适。
赵春生去了李家,说李二牛娘亲的病好不少,只要吃药安心静养就会好的。
另外赵家最终借给李家三两的银子,李家承诺有了一定会还。
忙完了这些就到了十二,芸娘领着家人开始做元宵了。
花生的,五仁的,还有橙皮的,芸娘还做了桂花的,这些本打算拿到镇子上去卖,可后来她又想摆个摊子,自己煮了来卖。
秦氏和赵氏还有赵春生愿意去镇子上卖,赵春兰,月季和栓子说应该自己煮了来卖。
意见不统一,最后决定分批进行。
赵春生去镇子上买了个圆筒锅台,又买了两张桌子,几把板凳回来,锅碗这些也是买的新的。因为要卖东西,不可能用自己家的。
芸娘已经选好了地方,就在岔路口。
那岔路口是通往三里铺和三里铺里面庄子的。挨着的是官道,对面是去往另一个庄子的路,可以说附近十里八乡进镇子和外出都要经过这里。
来往的人很多,位置算很好,要是盖个铺子,可以做来往人的生意,可惜现在赵家盖不起铺子。只能先在路边摆摊了。
十四那天一大清早,赵春生就拉着车。车上是摆摊用的东西,领着赵春兰,月季,栓子出了家门。
到了岔路口。停下了车,芸娘他们帮着卸了车。
位置她早已看好,没有在官道上,因为官道来回跑马车,灰尘有些大,她选了岔路口这边,这边灰尘小,又能让人看到他们的摊位,是个不错的地方。
东西都放了下来。赵春生擦擦头上的汗,和赵春兰去了镇子。
赵春兰要去卖元宵,赵春兰则要去一趟袁府。给府内送元宵,上次周夫人说过元宵不错,芸娘让送去点,表示下意思。
芸娘看了看,一张桌子上放了几个箩筐,里面是白生生的元宵。有大的有小的,品相不一。
旁边是一摞碗筷。都用布蒙了起来,怕被灰尘弄脏了。
前面的桌子和凳子也擦的干净。
月季很老实的坐在后面的小凳子上看着四周。
栓子则坐不住,跑到了路边来回的张望着。
芸娘心里也有丝紧张,万事开头难,也不知道今日她们的元宵会不会卖出去。
若是今日弄个零头,怕是会打消积极性。
她看着大路,路上的行人很多,有来有往,有空手的,有推车的,还有坐马车,驴车的,有单独的,还有三两成群的,有笑容满面的,还有一脸忧愁的。
真是百样人,白样人生,各不相同啊。
芸娘不仅感叹,这啥样的人都有,不过就是没有来自己摊位前的。
有那好奇的打量几眼,还有的指着自己摊位嘀咕几声,就是没人上前来问。
时辰一点点的过着,眼看着就快晌午了,元宵这边还是无人问津,芸娘三人有些着急。
“大姐,今个咱们不会白来一趟吧,要是一个也卖不出去可咋好?”
栓子急的都快哭了。
“不急,卖不出去就明天再来,这天儿冷,一两天也坏不了。”
芸娘虽然也急,可她是大的,不能乱了阵脚。
她低头看了看,因为一直没人来,柴火也没升,还是冷锅冷水的。
“月季,把火升起来吧,煮几碗元宵,没人吃咱们自己先吃。”
芸娘看了看月季通红的小脸,心里闪过不忍。
“嗳。”
月季很听话,把手从手套内退了出来,慢慢的引着了火。
烟起,火慢慢的着了起来。
起了火,看过来的人就更多了,看到只有三个不算大人的孩子在支摊子,指点低语的人也更多了。
水咕嘟咕嘟的开了,芸娘捡了些小元宵放进了锅内。
等锅内的水再开时,芸娘轻轻的搅拌了几下。
看煮的差不多了,芸娘拿舀子舀了些凉水倒了进去点滚。
芸娘敞着盖,一股股清甜的香气慢慢的随风飘散开来,让人不断的抽动着鼻子。
“这哪儿来的香味啊,还怪好闻的。”
“那边好像有个摊子在卖啥东西。”
“走,我们过去看看。”
“有啥好看的啊,那边是卖煮元宵的,元宵谁家没吃过啊,还能买他们的。在这里做生意,也不知道咋想的。”
“那家家还都吃包子呢,镇子上的包子铺还那老多,我也没看人家关门。”
“就是,闻着这味这肚子还有点饿了,这到了晌午头,也不知道他们的东西能吃不?要是能吃,我就去吃一大碗。”
……
各式各样的声音传来。
三三两两的围在了芸娘的摊子前。
栓子兴奋起来,这么多人,一会儿肯定都没地方坐了。
月季眼内也有神了,做事的手脚也快了。
芸娘微微的扬起了嘴角。人都有好奇心,现在香味传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