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他怎么去那里了?”
太祝瞠目结舌,神念也只是在那宫室门口一扫而过,不敢常呆。
“去了哪里?”
帝子托未有修行神通,不明情况,想着两位巫祝高人问道。
巫贤叹息一声:“去了蜀使所待的馆阁之中。”
听到是蜀使馆阁,帝子托顿时也一愣,不再说话了。
蜀使所居的馆阁之中,可是有一位青衣神的,那是连灵山巫首巫咸都要惊惧的存在。
“若是青衣神愿意保他,那便算了吧,不过万方台,却是不能留了。”
太祝的目光,看向了万方台所在,充满了怨恨。这几年来,不知道有多少巫祝,殒落在万方台炼气士手中,这些账,他可都记着的。
尤其是现在,武乙亡故,务成子登天而去,伊尹被东夷战局缠住,后好在邢邑难以抽身,剩下的通神真人,又被骊山与妖类抗衡,此时不对万方台下手,还等什么时候。
“武乙已崩,陛下明日便可宣召众臣,在太庙即帝位,可想好帝号?”
忽然,太祝满脸微笑,向帝子托问询道。
有商以来,历代商帝除下姓名以外,都要有帝号,帝号之中,必含天干之数。这是为了让百姓不呼商帝真名,也是为了祭祀记录等的需要。
比如成汤号天乙,子瞿号武乙,现在轮到子托了,自然也要有个相应的帝号。
“贤师为我师,也是中宗之师,请为托立帝号。”
巫贤听到帝子托之言,干枯的瘦脸,难得露出了笑意,开怀说道:“就叫文丁吧。”
文丁,文乃是与武乙的武相对,丁则是与庚丁的丁相同,这个帝号,可以看出巫贤的深意了。
帝子托,或许可以说是商帝文丁,听了这个帝号之后,点头大笑,但是笑声之中,却极有深意。
两位巫祝,都没有注意到。
······
蜀使馆阁之中,姬考第一次面见眼前的蜀人之使,竟发现这还是一位难得的美人。
“殷商典藏史,商帝祭天的司祭姬考,你找我有何事?”
蜀使冉缁看着眼前这个不过十二三岁的少年,疑惑问道。因为也曾围观商帝祭天,故此知道姬考的身份。并且,姬考头戴天师冠西拜,而后风神被诛的一幕,也被她看在了眼中。
姬考拱手一礼,口中说道:“听说蜀使正在找人,帮助蜀地脱羌入夏,姬考不才,愿意奔赴蜀地,襄助蜀民。”
冉缁目光微变,眼中似有笑意:“你不过一稚子,有何才能,竟敢说能助我蜀民脱羌入夏?”
姬考没有回道,而是先问冉缁:“蜀使可知,何为羌,何为夏,羌夏何以分?”
冉缁道:“羌居西陲,夏居中原,祖宗不同,各有居处罢了。”
姬考摇头:“不然,羌人夏民,皆是上古先民之后,羌人虽未必是炎黄血裔,然也是先贤所出,其所分别,不在祖宗居处,而在制度。羌有羌制,夏有夏制,此皆后来而成。”
“羌人从羊而来,乃是游牧之民,然而诸夏之民,在炎黄之时,亦多以游牧为生,制度之别,始源于唐尧虞夏之世。”
“彼时夏民改游牧之制,择地而居,以耕种为生,摆脱衣食困恼,征服饥寒之忧,才有精力整理各种礼仪制度,羌夏便在此时而分别。”
冉缁听了之后,倒是若有所思,又道:“即便你说得对,这又如何呢?你一幼儿,难不成还能助我蜀民,摆脱饥寒困恼?”
姬考点头一笑:“不错,姬考先祖,乃是尧帝之兄,舜帝时的司农,禹王之时的后稷,乃是神农以后,最善耕种之人。若使考入蜀地,必承先祖之志,助蜀民耕种作物,摆脱食不果腹之扰。”
冉缁听了,顿时沉默了,她淡淡说道:“你先等等,我去问问青衣神。”
“不必问我了,就让此子同去蜀地,看他如何帮助我蜀民行耕种之事。”
还没过去问,青衣神的声音便悠悠传了过来。
冉缁闻言,朝着西边拱手行礼:“遵青衣神之命。”
姬考听了这话以后,心中顿时一松,总算是暂时保住了一条性命。
他孤身在沬邑之中,之前有商帝护持,安心修行,还能入万方台观看典籍,向众真人讨教。
现在商帝忽然崩殂,各方真人都赶赴四方,他能想到的活命之途,就是依靠这位还在沬邑的青衣神了。
他不知道这位青衣神对洛神的观感如何,同时也不想欠洛神的人情,于是便自己拜访蜀使,希望能够依靠唇舌,依靠祖辈的名声,让对方答应将自己带上。
至于帮助蜀民耕种,等到他到了蜀地之后,再慢慢实验便是了。
一路西去之时,可顺路取些谷物之种,自己过去之后,多花点时间,总会研究出蜀地的耕种之法。
在蜀使所居馆阁之中,姬考遇到了另外三位被蜀使选中,带往蜀地之人。
其中一人,竟然是殷商太祝的弟子,曾经当过一段时间典藏室内史的刘全。
见到姬考,刘全极为惊讶,连忙将他拉到角落之中,口中惊道:“典藏史大人,我不是通过你家臣,给你传讯了吗,你怎么没逃走啊?”
姬考顿时一愣,看着这位太祝之徒,没有想到,给自己传消息的人,竟然是他!
他先是对着刘全躬身一礼,然后苦笑道:“多谢全兄相救之恩,陛下既陟,除下此地之外,考又能逃到哪里,又敢逃到哪里?”
刘全闻言,顿时也明白了,此时整个沬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