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府决定向蒙古、东北方向扩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因为一旦向关内扩张,即会与满清爆发剧烈的冲突。
此时的中国,说到底还是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此时满清开始执行新政,农民的生活稍稍有所改善。
财团向外扩张的根本动力,是其内部资源已无法再做得更大。但是蒙古、东北这两个方向既然有资源,西北财团便可以先向这个方向扩张。
向这个方向扩张的好处在于把资源做大,将闲置资源开发出来。至于如今满清占据的关内,可以等西北集团已无发展空间时再进行占领。
在未占领的时期,则以商品输出及资本输出为主。
“同时我们还可以在陕西地区,对那些地主、商人的资产进行重组,将陕西的地方阶级拉进西北财团,从而进行前期的和平演化,等我们需要向关中地区扩张时,一举便可攻占陕西。”郭士铭继续说道,他说的基本上都是沈凝云的主意。
“这个办法不错。”沈进文点头赞同道,西北的资产重组就非常成功,甚至是大量的自耕农的土地都进行了重组。
这样的资产重组,极大的提高了西北的生产力,使先进生产力迅速普及,但并不一定需要占领后才进行资产重组,未占领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资产重组,只是重组效果没有那么彻底,但是也能合并不少资产。
1906年,转眼到来了。
日本与俄国经过谈判后,日本放弃了让俄国割地、赔款的要求,因为日本也怕俄国把欧洲的那些兵力拉到东北再和日本打上一场,日本实在已经没钱打仗了。英国并未如沈凝云担忧的那样将东北交给日本。
对于英国来说,日本就是他们的一条狗,如果让日本占据了东北,那么日本就将成为大陆性国家,到时候就无法遏制了。
如果日本还是一个岛国,那么日本就很好对付,只要切断其进口,日本工业就将瘫痪。
日本这场战争打掉了23亿日元,其结果就是,东北没拿到,只获得了俄国人在东北修建的铁路,以及对朝鲜的‘国际合法占领地位’。可以说这场战争,对于日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让日本在很多年以后都还未缓过气来。
一个弹丸小国,拿出这么多的钱,本身就非常困难了。大概一半的钱,还是借的外债,外债借得比历史上的日俄战争还要多。
消息在日本一传开,日本举国愤怒。
“割地和赔款可以不要,外债是不是也可以不用还?”日本民众愤怒的想,然后冲击政府部门、大搞游行。
沈凝云则关注着日本的情况,西北军情局将消息传回来的时候,沈凝云则是在日本的乐子。
日本人占据东北铁路,根本无法弥补其战争的支出,小日本自然不可能不还钱,如果不还钱,英国老大可是不乐意的。日本未来十年内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如果日本没有抓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遇,日本基本上没有崛起的可能。
只要日本不占据东北,西北军暂时可以不用对日本落井下石,可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再对日本落井下石。
1906年,西北集团决定修建的铁路有三条,一条是从海州(连云港)修往南通,南通对岸就是上海。一条是修往外蒙库伦,以加强对蒙古的控制。一条是修往河北邯郸、邢台,那里可以建设一个钢铁基地。
西北集团在关内投资可以免税,这个条款非常占便宜。因此钢铁厂可以不限修建在哪里,只要不是容易被日本威胁的地区。
在河北邯郸建钢铁厂,首先满清要动这个钢铁厂的话,西北军可以迅速出兵,只要铁路修到那里,兵力就可以迅速的调集到河北去。
满清此时也在大练新军,为了练新军,满清在各地整顿商税,其结果就是反而加强了西北商品的竞争力。
但是西北商品逐渐大量输出,也引发了与满清的矛盾。
西北商品凭借成品优势,以及国货的号召,迅速占领了很多地区的商品市场,不仅满清商税受到了影响,连英国的商品也受到了冲击。
西北纺织工业发展最为迅速,不仅在工人成本上比较低,而且在生产技术上由于用上了电动机,生产效率及质量都大幅度的提高,纺织工业的生产力已跃居世界第一。西北的棉花产量也正在不断的提高,特别是1906年铁路将修到新疆。同时西北垦殖公司,开始进入关中地区,对盐碱地、荒地进行开垦,并种植棉花,也增加了关中地区的棉花产量。再则,西北纺织工业同时还在进口澳大利亚的棉花,06年开始进口美国棉花,将棉花生产成棉布后,经过染印再销售出去。
英国佬把染印布匹卖得很贵,但是西北能自己生产纯碱,染印这道工序根本花不了多少钱,因此西北的棉布,经过染印之后价格并不比之前的粗布高多少。
西北纺织业规模,两年中剧烈增长了五倍。
西北棉布在中国市场是大杀四方,黄河流域基本被西北棉布所占据,长江流域也涌入了不少西北棉布,这些棉布是从连云港运到上海,再走长江水道进行销售,尽管运费上拉高了一点点的成本,但西北棉布的价格竞争优势依旧不可撼动。
英国棉布的在西北棉布的冲击下已岌岌可危,市场份额正在不断的减少。
随着西北政府将纺织厂开设到南通,以及铁路在06年修到了汉口,西北棉布对长江流域市场形成了东西包夹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