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大明军侯>第八百六十四章 亲探敌营

只要是领兵作战的,就没有希望自己是打败仗不胜利的那种将军,所有人都想要大胜喝彩名扬天下,而不是灰头土脸成为他人的台阶……

朱棣这一次稳扎稳打的进军,一面是为了打探清楚盛庸的部署,一面则是让手下的军士们积累士气。

雪耻之心犹在,只要盛庸不到,只要战事不开,这份气势就会在燕军南下之时逐渐的积累起来,最后达到一个顶峰在爆发,如此产生的战斗力,就算是朱棣也不清楚到底会有多大。

而且,朱棣也是不想再一次重蹈覆辙,东昌之败耻辱在心,究其根本无非便是朱棣轻敌大意没有实现查探好一切,转而一头扎进了敌人的陷阱当中,大大有失朱棣作为主讲应有的水准。

冒冒失失跟个愣头青似的,朱棣那时候说白了完全没有将盛庸放在眼里,不然也不会有东昌之败了。

一方面是想要引诱人家南下聚而歼之,可却又打心里瞧不起盛庸,这样难免就会让朱棣下意识的忽略一些很重要很重要的东西。

战前的查探,敌人的情报等等,这些在东昌之战的时候都没有。

朱棣在得知盛庸南下的消息,火急火燎的就赶赴了聊城,没有来得及休整大军就展开了进攻,这才中了盛庸的算计,说起来败阵的原因少不了朱棣这一份。

知耻而后勇,不在同一件事情上犯两个错误,朱棣这回就是本本分分的进军,一点都不着急,南下作战的目的是将盛庸打败将南军击溃,可不是再过来吃人家一记陷阱的,朱棣可没有打败仗的习惯……

反观盛庸这一次,倒好像是一点进步的都没有了,布置的东西还会以前查不了多少,什么陷阱啊算计啊,完完全全是照着聊城那时候搬下来的,连个改变都没有。

如果朱棣还像上一次冒冒失失的倒也罢了,说不定还能够起到成效。

可这一次不同了啊,燕军的动作本身就没有什么着急的意思,到时候双方也肯定不会一见面就开大,对持阶段必然会出现,朱棣又怎么可能不弄清楚盛庸的一举一动呢。

所以说,实际上盛庸的陷阱之类,其实已经没有了什么效果,除非朱棣脑子抽了,不长记性,不然只要不是傻子都不会在一个错误上跌两个跟头……

燕军二月十六日誓师出征,慢吞吞的赶了一个多月的路程,在三月二十二日的时候终于是赶到了盛庸所在的地方,武邑县附近。

得知燕军南下,盛庸自然是不可能直接坚守德州不出的,那样未免也太过胆小怕事了,甚至有畏惧燕军的嫌疑,搞不好谁上书朝廷被当今天子知道了,盛庸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再说了,本身盛庸就觉得自己已经有资格和朱棣正面硬碰硬了,反正这点自信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就直接带兵从德州出发,一样是慢慢悠悠的行军,最终选定了在武邑县作为和燕军交战的地点。

这里临河为阵,又比德州距离真定近,更加方便平安吴杰等人的支援,可以说是盛庸最理想的战场了。

他这边严阵以待一切都准备就绪,就等着燕军上钩重复之前的东昌大胜了。

可三月二十二日这天燕军抵达,朱棣并没有着急下令进攻,反而是命令会下将士们安营扎寨,而且离着盛庸本阵四十里外扎营,每一步都显得十分稳固慎重,丝毫不见当初那种冒失激进的风格。

而且,朱棣也是看准了自己那个皇帝侄儿的所谓不杀旨意,大大方方的带着张枫等数骑在南军营寨军阵附近游荡闲逛,明显就是一副侦查敌情的样子嘛。

离着敌军的营寨这么近,张枫说不防备那是不可能的,该有的小心依然还在,不可能只是因为一个朱允的旨意就完全放下了戒备。

要知道起兵到现在,朱棣也并非没有面对过生死之间的危险局面,那时候可没有谁会想到朱允的旨意,误杀也就杀了,死了个燕王也就是真的死了。

眼下朱棣虽然是丝毫不担心,但张枫如果也是这样,那他可就不配做这个宿卫统领了。

而朱棣之所以胆子这么大,其中也免不了有张枫跟随在他身边的原因啊,在聊城之下宿卫的伤亡不可谓不小,张枫的手下也是换了一批新人。

但最让朱棣放心的依然只有一个张枫,也只有张枫在他身边的时候,朱棣才会这么大胆丝毫不在乎南军的弓弩箭矢。

敌军的主帅就这么随随便便的在己方军阵之前游荡,而且还经常停驻观察军阵排列,简直是不把南军上上下下所有人给放在眼里。

是人都有三分火气,更何况是这些提刀打仗的兵勇了,早就有人想要开弓一箭将朱棣给射下马。

可南军所有人谁不清楚天子的那个旨意,不能杀害自己的亲叔叔,这不就是给南军将士们创造困难呢吗,哪还有这么嚣张的敌军主帅,心里都快气炸了却也一点办法都没有,轻松惬意的样子,这不知道的还以为朱棣是带着人来踏春呢。

然而再怎么生气,该不能放箭就是不能,伤了朱棣也许不算什么,但要是因此把朱棣弄死了,那射箭的人不但无功反而有罪,哪怕是燕军被灭北平重新收服,这人也绝对逃不了朱允的制裁。

可眼神再怎么犀利那也杀不了人,这些南军士卒们死死盯着朱棣等人,都快把眼珠子给瞪下来,然而朱棣那边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我行我素管你心情如何……

一番探查,朱棣算是将盛庸的军阵硬盘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看了个清


状态提示:第八百六十四章 亲探敌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