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们想到了,众位亲王想到了,作为大明皇帝执掌国家二十余载的朱元璋又怎么可能想不到呢?
这位老人家只是一心沉浸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子之痛,不愿也不想他人在这个时候居然还惦念着那刚刚落空的太子之位,所以才那般严厉的呵斥秦王贬其出京返封。
他又何尝不知道自己这般做法便是将那个二儿子打落了争位的先机,自然也知道这里面其实朱樉本身并无甚多过错,他接见各路臣工也是属于礼节所致。
但唯一错就错在不于正当时候,现在是他的亲兄弟大哥身死,大明失去了一位仁德贤明的太子殿下,正处于国家哀痛的时刻。
可他不但没有秉持自身恪守谨慎,反而还接见那些所谓拜谒的臣工,这岂不是在向众人说明他对太子之位有着窥视之念。
这到很正常,朱元璋表示你如果连窥伺的念头都没有那根本都每资格参与到夺嫡的争斗里去,但就算有次念想,也要分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该不该表露出来该不该这般放肆,尤其是在朱元璋正是悲伤哀痛还在他眼皮子低下如此这般,拿简直就是在自损前路。
所以说秦王朱樉如今的悲惨局面的根本原因,那些个过于着急想要找寻下一任靠山的朝臣们有着一份责任,而朱樉自己则担着另一份,这谁都推不掉也改不了,因为就是他自身的错误决定才让他失去了自己的最大优势。
别以为朱元璋是真的想要抛弃长幼有序兄终弟及的念头,自己这般做那岂不是在打自己的耳光,祖训上也的明明白白,然而他这个做先祖的缺将这一条主动屏蔽掉了,这岂不是留给后世子孙不好的例子。
可当时正处于气头上的老朱那顾得了那么多,直到朱樉都快走到西安城墙低下的时候,他才反应过来,可是也来不及收回成命反悔了,所以只能将错就错下去,自然而然的是把兄终弟及这条给淡淡的隐下。
如此一来的结果就是让大明储君之位的争夺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朱棣等排位在前的人还以为自己有着兄终弟及长幼有序的优势,但孰不知朱元璋心里因为自己的一番错误决定早就不待见这条祖训了。
而其他那些人则更是认为皇帝陛下都不依靠长幼之序,那岂不是说明他们这些排位在后的亲王机会来了吗,如果此时再不争夺一番,将来太子之位既定的时候和自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那才是真正的后悔莫及呢。
靠前靠后两拨人亲王都有不同的想法,但实际上还没有人能猜透朱元璋的心思,这位多变的帝王自从朱标身故之后很多时候都是将自己一个人留在宫室当中,连身旁伺候的太监宫女都不留,只想一个人静静。
这个时候朱元璋更多的是像一位难以抑制丧子之痛的悲伤老父,而不是执掌天下冷酷无情的大明帝王。
不过朱元璋毕竟毕竟还是他,沉浸于悲伤也只是一时而已,更不可能因此大病一场什么的,他还是那个和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等人共同争斗厮杀的朱元璋。
在短短数日之间,朝臣们清晰可见往日那个君临天下的帝王又重新回来了,只是这一次还是有些小小的不同。
好像皇帝陛下的脸上又少了几分笑容,以前在马皇后娘娘病故时皇帝陛下便已是沉寂过一次,那一次之后他的手段明显少了几分顾忌多了一些狠辣。
但好歹还有太子殿下在,有时候两人意见相左之时朱元璋也有妥协的意思,更是将自己的一片希望都寄托在了朱标的身上。
可现在好了,马皇后病故让皇帝陛下失去了眷侣,太子殿下病故让皇帝陛下失去了亲子和最合适的继承人。
这一连串的打击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满朝文武顿时想都不敢去想,生怕又出现一个什么天大的案子,又是哪个朝廷大员有谋逆之心牵连过甚,甚至又是一场十年之久的审案批捕流程,让所有人都获得战战兢兢。
可是怕又如何,他们猜不透朱元璋的心思,一如当初正是大权在手如日中天的丞相胡惟庸也猜不透一样。
如果他能猜到,那何以落得自己身死全族尽灭,还牵连出那么一大片的朝臣门生故吏等等。
甚至就连死后都要作为朱元璋清楚朝中大臣的手段,还是一个最有效也最合适的办法,划到了胡惟庸逆党之中,死都是最轻松的一条路。
但是眼下朝廷的格局已经变了,那些原本支持太子的文官们都开始四处寻找将来的真龙天子,更何况武人勋贵集团了。
尤其是现在作为武人集团二把手,将来已是定好了会成为大明武人领袖的凉国公蓝玉了。
他可是太子的姻亲,一身的荣华基本上都押在了朱标的身上,也正是因此才让朱元璋那般大力的提拔,这里面自然是有他本人能力过硬的因素,但如果没有朱标这一层关系在,蓝玉想要受封国公怎么说也得再等个五年六年的,哪能像现在这般快。
但如今最大的问题来,太子朱标病故,国之储君的位子一下就空了出来,下一个继任者是谁还不少说,皇帝陛下也没有明确的表示,再说了如今太子还尚未安葬,众亲王也没有赶到京城来,还真不好说谁的机会最大。
可不管是谁,对蓝玉而言都不能算是好消息,因为他已经和朱标绑的太深了,所有王爷都知道他是朱标的人,也知道他和朱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那将来如果哪位王爷荣登大宝,对待蓝玉又会是怎样的态度,这还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