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帝明>第八十一章 落 幕

今天是张居正启程返乡的日子,张府前车马云集。宫里派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张诚前来相送,而朝中百官此刻也在内阁两位阁老的带领下去来给元辅践行。

来的人虽多,但场面却不是特别热闹,毕竟张居正已然病重,连陛辞都召免了,实在无法再承受繁重的仪式。而且他的离去,必定会引起朝堂上极大的震动,各人心神不定,都不敢随意显露情绪。

时辰一到,府门大开,载着张居正的软轿在张诚、张四维、申时行以及张居正几个儿子的护持下行出府门。外面的文武百官纷纷拜倒,个个口呼元辅保重,很多人再也控制不住,流下泪来,场面甚是感人。

软轿在府门外的前坪落下,一身便服的张居正在儿子们的搀扶下走下软轿,人群中的呼喊声更是大作。

张居正平静地环视了一下四周的诸人,便由诸子扶着来到早已备好的香案前跪下。张诚当众宣读了朝廷对于张居正休退的优旨,圣旨上对张居正一生的功绩大加褒奖,只说准其回乡休养,疾愈复起,级别待遇保持不变。同时荫其一子锦衣卫世袭指挥同知,赏赐金银若干,并派锦衣卫专门护送返乡等等各种礼遇,虽是题中应有之意,但也算得上是皇恩浩荡了。

张居正领旨谢恩后却没有起身,反而推开扶着自己的儿子,颤巍巍对着紫禁城的方向再次叩拜,勉力提起气力,哽咽着大呼:“皇上,老臣张居正,走了,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苍老沙哑的声音,真是令闻者落泪,哪怕是人群中的某些心怀他想者,睹之也不免摇头叹息。

待张居正被扶起身来,却又强自换做笑脸,向众同僚挥手道别,又对张四维和申时行两名阁老说了几句勉励的话语,便坐进了归乡的马车。

相送的众人还在呼唤,而他的心,却已在远方。

车马载着这位老者,离开了京师,驰向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一个属于他的时代,就此落幕。

乾清宫,万历负手站立在门前的御阶之上,面对空旷而安静的广场,久久无语,他知道,张居正的府邸便在这个方向。

隐约间,万历仿佛能看到张居正在对自己叩拜,听到他在向自己话别。万历没有说话,整了整衣冠,郑重地对着张府的方向深深一揖。

自己穿越过来,与张居正只见过一面。谈到与张居正的感情,应该还比不上历史的那个万历。但他此刻已然能够深深地体会到,张居正能做到这一步,已是多么的不易。

后世对于张居正的论述与评价有很多,往往都集中在对他的功业与私德之上,褒贬不一。但这些对于万历来说并没有任何意义,他认为,张居正确实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儒者,一位不惜己身全心谋国的政治家。如此,就足以令人尊敬了。

张居正没有暴亡于京师,张居正得以如愿生还故乡。万历想,这应该就是自己所能给予他的最好的肯定。

万历知道,这个时候,没必要更多地去评判张居正的过往。全新的一幕,即将摆在自己面前,还有更多更复杂的局面需要自己去尽全力破解。自己的心思,还是应该更多地关注即将到来的未来。

下一步,他没有打算再沿着张居正的思路接着走下去,但张居正的改革他却会接手过来,按照自己的设想,引领大明朝着全新的方向继续前行。

缓缓退回大殿,万历在脑海中回想昨日张居正给自己的那份名单:张居正推举潘晟、余有丁入阁、举荐张学颜、梁梦龙、徐学谟、曾省吾、许国、陈经邦、王篆等人为经世之才,可堪大用。

余有丁在历史上比较有名,梁梦龙好像是戚继光的上司,除了这两位,万历在穿越前对剩下的几人都没什么印象,倒是穿越后和其中几个人打过交道。

估计这些人都是张居正的嫡系,在原本历史上,等张居正去世后,这些人都先后受到了冲击,所以早早就退出了政坛,从而未能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大的建树。

尤其是这位排第一的潘晟,到底是个何许人也,想来应该已离开朝廷中枢较长时间,不见着其本人,万历估计自己会很难想起来。

关于下一步的人事安排问题,是万历当前感到最棘手的一件事。原本历史上,张居正去世后,朝中人事发生了激烈的变动,很多张居正派系的官员都受到张居正的牵连,遭到贬斥。

而在此时的万历看来,这些人毕竟是改革派,还是应该有所保留,而且他也根本没有将来要彻底清算张居正的想法,那么这些人肯定会因此少受很多冲击。

但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今后朝廷的人事组成与原本历史上形成很大的差别,那些本该被提拔起复的官员只怕就没有机会了。

问题的关键是,按照史书上的记载,那些被提拔起复的官员也并不见得都很差,至少能让万历三大征全打了胜仗。

而自己打算逐步推行的新法一下子也难以看清实效,如今这官员队伍一乱,可别到时候阴沟里翻船,把个胜仗给弄成了败仗。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关于张四维和申时行这两人,以万历这段时间的观察来看,两人都是处事圆滑的人物。由于长期担任张居正的助手,其自身的政治理念、性格特征表现得很不明显。万历觉得这也是个大麻烦,自己接下来还有大量的后续计划需要逐步加以实施,如果得不到这两人坚定的支持与配合,行事就难免会阻力重重。

反复思考了很长时间


状态提示:第八十一章 落 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