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科幻未来>望闻录>鬼月【本章为普及章节,可跳过】

农历七月,是我国民俗传说中的“鬼月”。据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一,便会打开鬼门,放出饿鬼,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关上鬼门。为了让阴阳二界的人鬼都平安,我国自古以来,便有在七月设醮普渡的习俗。民间在七月鬼月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十五天和最后一天都要进行拜祭。鬼月的禁忌也很多,不穿带自己名的衣服、不拍别人肩膀、不吹口哨、小孩老人体弱者夜晚不外出等等。

中国古时候多数人们相信有鬼神存在。?传说凡是正常死的人,都可以投胎转世。那些罪孽深重,意外横死的人,死后变成“大庙不收,小庙不留”的孤魂野鬼。这些嗷嗷待哺的无主孤魂,游荡人间。有的恶鬼还会趁机骚扰世间活人,使人们遭到凶险意外而丧命。因此,每年这段时间意外死亡的人,往往被附会为“被鬼抓走了”。

人们认为,为这些鬼魂举行“普渡”礼,一方面可以使他们早日脱离地狱之苦,另一方面希望他们不再骚扰世间活人。所以每年七月除了行“普渡”礼外,还在路旁多烧些冥纸,以广结冥福。后来演变成“放火灯”、“敬好兄弟”的习俗。

由于这样的普渡含有祈祷平安的意味,所以民间除了在七月十五中元节用丰盛的祭品祭拜各方“好兄弟”外,也请戏班演戏酬神,并大开流水席宴宾客,花费十分庞大。如今提倡节约,改良民俗,虽然仍有普渡活动,却精简多了。

会形成农历七月诸事不宜的文化习俗,是因往年七月是一串天灾人祸频传的日子,容易使人对这段时间心存恐惧,现今社会,许多的禁忌已渐渐禁不起时代的考验,但仍有些却是科学仍无法解释的事。

开地门

鬼月的第一天,即七月初一日,是私宅“开地门”的日子,需要祭拜。这一天鬼门关开,诸鬼来到凡间,就当是放暑假吧。祭拜有大祭和小祭。大祭就是做一桌丰盛的菜,小祭就是简单卖点水果饼干。不管怎么样,就是表达一个敬意。咱说句大实话,敬意的全称就是敬畏之意,主要不在于敬,而在于畏。为什么畏呢,就是因为鬼神具有超能力。而且,鬼的作息时间和人相反。人在明,鬼在暗。它能看见人,人却看不见它。这就有点被迫的感觉了。否则,井水不犯河水的,无缘无故的干吗要请鬼神吃饭。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这样的祭拜虽然念词为“飨食”,但言下之意是:吃了这些,就少来找我的麻烦吧。如果你是租住在他人的私宅,按道理官不修衙门,客不修店,就不用祭拜了。

开天门

鬼月的第二天,即七月初二日,是公共场所“开地门”的日子。商号、衙门等单位祭拜都是比私宅晚一天。祭拜的目的就是让这个月平安度过,别出什么灵异事件。开车人还是要在牌子前面插香祷祝,我对生活还是很感兴趣的,开车期间不要跟我开玩笑,不要拉我做“交替”。

中元节

鬼月的第十五天,即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按道理应当祭祖。这一点就没有那么强烈的目的论了。祖先肯定是要祭祀的。我们的祖先遇到过惨烈的事情,或者遇到过其他困难,比如日军屠杀,战乱、瘟疫、饥荒。祖先身临险境,他们求生的意志多么的强烈,然后才有我们。如果他们像现在某些人有点苦难就成天要死要活的,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所以我们要感恩,更要坚强地开创未来,忍受痛苦。我家祭祀的步骤是:报自己的名字,报先人名字称谓,告以盛宴祭祀,投硬币确认祖宗前来,报告功绩,展望来岁愿景,投币确认祖宗享毕,烧纸钱,恭送。家人每到这个节日都会买些好吃的,但是,螃蟹是不能祭祀的,说是会抓坏了祖先的脸。

这一天的黑夜(清晨和深夜),鬼神大聚会,阴气最盛。同样道理,第二天,即七月十六日,公共场所祭祀。

普渡节

鬼月设有普渡节,各家按照私宅片区划分,依照前人传下来的祭祀的日子,设宴普渡众生。道光年间之《金门志》卷十五曰:“七月朔(初一日)起,各社延僧道设醮,作盂兰会,俗名普渡,以祭无主鬼。里社公祭,各家另有私祭。”已经没有了公祭。,家家户户都在做私祭的同时,也在分担公祭的义务。这一次祭祀就完全是出于善意。因为沦为鬼道,乃因为前世犯了恶念,今世在鬼道中受难受罚,刀山火海,以赎罪愆。更有沦为饿鬼者,喉咙狭如针,一世内不能饮食。又有孤魂野鬼,中元节无人祭祀,寂寞凄凉。所以,得为人道的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块后,还需要奉献爱心。如是,则善道不灭,亦可感化其属,劝其向善,早日超脱苦海。所以,不是简单地吃吃喝喝的。

关地门

鬼月的最后一日,即八月初一日之前一日,叫做“关地门”。这一天是众鬼放完假期,重新回到地狱的日子。我们要善始善终,在这一天,也要祭祀,为的就是剩下的日子保平安。如果当年有“开地门”祭祀,这天不能不祭。如果当年没有“开地门”,这天就不用祭。中国的节日就是这么有意思,大气磅礴,不知道开地门当日人间会不会有治安压力,关地门当日地府会不会也有交通负荷的问题。

鬼月禁忌

1、姓名勿直呼: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连名带姓的直呼别人名字,否则一旦给好兄弟听到后,会趁机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时


状态提示:鬼月【本章为普及章节,可跳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