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仙侠修真>主神图书馆>第八十九章 还要建造船厂
中国人离开香港)、妓女税(很总要的收入来源,大家懂得)、专利税、财产税等,让人怨声载道,成为最不受香港居民欢迎的总督。

按照南京条约,英国政府本来可以在广州设立领事馆,但清朝官府和民间都想尽办法反对,之后英国就威胁不归还舟山群岛,导致耆英在1846年四月(舟山过几个月后归还)与德庇时立下协议,以后酌情让英国人入广州城;

英方则同意,只要清廷不将舟山群岛许与外国,就会归还舟山群岛,搁置进入广州城的要求。

这一协议出来后,广州的反应情绪高涨,很多人组织团练与广州的英国传教士和商人生冲突。

最后,1847年4月,德庇时派遣三艘军舰和九百名士兵攻占虎门炮台和广州十三行;接着耆英出面调停,承诺严惩滋事分子,保证英国人在两年内可在广州设立领事馆。

耆英签署条约后知道这事情不可能完成,怕两年后被追责,极力向朝廷要求调往其他地方,最后如愿调到别处;之后的两广总督徐广缙和广东巡抚叶名琛合力采取强硬手段拒绝英国人入城,使得德庇时任港督任内始终无法在广州设立英国领事馆。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是因为翻译问题,清朝和英国对南京条约的理解有很大分歧,英国认为按照英文版本,香港岛全部割让给英国;清廷却以澳门作为香港的蓝本,也就是要像澳门一样,在香港建立中国官署管辖中国人。

璞鼎查时代,曾同意清廷做出妥协,也就是分享治权,让将犯事的华人交给清廷处置,但被清廷拒绝;后来德庇时单方面宣布英国政府享有对犯事华人的治理权力,最后因为耆英一心跟德庇时搞好关系,就可耻得屈服,让英国获得完整的治理权力。

闲话少说,赵大贵和德庇时的见面倒是堪称愉快。

两人谈论上海的风物,说道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和传统友谊(见鬼,有这东西吗),然后天涯海角地瞎侃,从莎士比亚到弥尔顿,再到牛顿和现任女王陛下,谈得兴致勃勃。

应该说赵大贵给德庇时留下的印象是不错的,知识渊博,对西方世界也有足够的了解,而且德庇时本人回想一下,自己到中国这么多年,能跟他谈论莎士比亚、弥尔顿和牛顿等人物的中国人,似乎只有这赵大贵一个人。

怪不得巴富尔很关注这个人,德庇时心里暗自点头。

“巴富尔跟我说过你想买几条船,运行一条香港和上海之间的定期邮轮,这我是支持的。

只是,做这事情花费极大,还需要相当高的专业能力。

先,开动船舶所需的水手,找好了吗?”德庇时总督问道。

“这就是我希望总督先生和领事先生帮忙的地方。

您也知道,中国船和西洋船完全不一样,能开西洋帆船的中国船员极少,说到更复杂的蒸汽船,就更没有人了。

我是希望总督或领事先生帮忙招募西洋水手,或者派遣海军里的优秀船员,帮忙培训和指导,直至培养出一批能操控西洋船舶的中国船员为止。

这些事情需要的花费,我这边肯定会给足的。”赵大贵礼貌地说道。

“唔,这也没办法的事情。对了,如果用蒸汽船,需要用到煤炭,上海有煤炭吗?”

“上海本地是没有煤矿的,但是我这段时间做准备,从长江流域和大员岛鸡笼山那边运来一些煤矿。

我请一些蒸汽船船长看过,他们说这些煤炭都是浅层煤矿,质量只是勉强够用,如果可以,还是要用上深层的优质煤炭才行。

我倒是有心找煤矿经营,但这需要时间,早期恐怕只能用劣质的浅层煤炭对付了。”

“中国的煤矿应该不少,但开采技术不行,只能用浅层的低质煤炭,极为可惜。

如果能说服贵国政府,引进英国那样的深层开技术,生产优质的煤炭就好了。”德庇时感慨地说道,看来他在香港也没少为煤炭的事情愁。


状态提示:第八十九章 还要建造船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