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北起冰天雪地的黑土地,南至四季如春的西双版纳,西起遥远的边疆沙漠,东至广袤的沿海滩涂,到处活跃着知识青年的身影。
顶着一顶“知识”的帽子,知识青年们却是离知识和科学最远的一群人,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迫于生活压力,更因为看不到希望,有些人选择了认命,在农村结婚生子;有的人浑浑噩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人或者心存侥幸,或者意志坚定,总觉得有一天能离开这里,但这部分人只是少数,而能坚持下来的人更少。
两年前,久违的春风拂过大地,万物复苏,知青们似乎看到了希望,心里也有了奔头。
回城,由两个最简单的汉字组成的词汇,成了1000多万知识青年内心深处最强有力的呐喊。
西南边疆农场的知青们打响了回城的第一炮,在78年底到79年初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他们历经各种磨难,终于取得了“胜利”。
于是,农场的胶没人割了,学校里的孩子更是没人教了,只留下一栋栋木板房,无言地矗立在那。
而当时的交通条件根本无法运输成千上万的知青北上,但知青们已经等不了了。林维桢甚至亲眼看到,输送兵员、给养的运输车队在回程的路上,居然被知青们冒险拦下,只为了能搭一趟顺风车。
自西南边疆的知青开始,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数百万知青带着满脸的风霜,拖着疲惫的身体,从边疆,从沙漠,从草原,从黑土地,从黄土地,从那些抛洒过汗水、泪水、鲜血,埋葬了战友,甚至备受屈辱的土地上离开,重新回到了原点。
他们仿佛走完了一个人生的轮回,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失去了很多很多,而那些失去的东西却再也找寻不回来了。
他们确实有私心,有的人也现实得可怕,抛妻弃子,抛夫弃子等等,但不可否认,他们将青春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他们是时代的弃子,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压过去,本不该被遗忘,更不该被歧视。
但无情地现实再次给了他们一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