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我主明疆>第二百六十八章 陛下会对海子边的事件做个了结么

京师转眼就迎来了一年之中最炎热的盛夏时节,热浪席卷大地。

皇城内行人稀少,人们大都躲在阴凉的地方避暑,连六部、五府等衙署也是门前冷落鞍马稀。远远望去,在烈日的炙烤下,紫禁城巍峨的宫殿闪动着炫目的反光,气派的殿宇看上去蔫蔫的,仿佛被烈日烤焦了。

雍肃殿内放上了深窖里窖藏的冬冰,随着冰块的缓慢消融,殿内凉风习习,无需宫女掌扇,景泰帝自能在酷暑中获得一份清凉。

今日的题本、奏本只有区区七封,景泰帝批阅得非常仔细。

远征瓦剌的设想被迫束之高阁,作为连锁反应,景泰帝在拿自己的岳父、近侍重臣开刀,造出极大的声势之后,对一大批贪赃枉法之徒的清算却是虎头蛇尾,戛然而止了。

明眼人预料中的超级风暴并没有到来。

朱祁钰天然缺乏帝王冷酷无情、生杀予夺只在一念之间的魄力,在他看来,只要他打下良好基础,下一代人或许会比他更有魄力,有能力将积弊深重的大明彻底拽出泥潭。这是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

与其说变革的上策是被迫作废的,还不如说景泰帝其实巴不得如此,如果执意要大刀阔斧革除时弊,那么,风暴一起,不可测变数极多,局面有可能失控,他对自己届时的驾驭能力深表怀疑。

特别是南宫里有一个上皇,深宫里还有一个上圣皇太后,这是他最大的软肋。

许多时候,人心向背并非取决于天下万民,而是取决于庙堂之上的力量对比,不等他将庙堂清理干净,恐怕就已经把无数文武官员的人心吓到上皇那边去了,若是如此,他就犯了政治权谋的大忌。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开始为次优选择做试探,让兴安放出更立皇太子的风声。有趣的是,他最信任与倚重的于谦等人对此反应冷淡,而让他萌生疑心的石亨等人则坚定的站在了他的立场上。

政治就是这么诡异,没有是非,没有黑白,只有成败,帝王最看重自己的终极目标,至于需要倚重的人品行如何,则在其次。

于是,石亨一党的政治地位渐趋稳固,武清侯再次从政治投机中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令朱祁钰倍感欣慰的是,朝中老臣们的反弹只是象征性的,非常的无力,谁都不敢把天子逼急了,让反腐风暴率先降临到自己头上。

他本想使些手段,逼老臣们在易储一事上就范,如今一看这架势,好像不用如此麻烦了,只须用浩荡的皇恩便能邀来人心,相当的省事,何乐而不为!

经过了一场大辩论和惩戒国丈、近侍重臣的造势,许多重臣早成了惊弓之鸟,急于与景泰帝达成某种妥协。

朱祁钰太需要这样的妥协了,他当然明白,一旦达成妥协,往后想把哪个官员清理出庙堂,此事言官说了不算,景泰帝说了也不一定能算数,须得是君臣意见一致才能作数。

也就是说,今后被绳之以法的倒霉官员,肯定是遭到了天子与朝中重臣的共同抛弃,就像宣德年间那样,朱祁钰的祖父宣德皇帝朱瞻基对吏治日趋败坏非常不满,问及杨士奇等一批重臣,杨士奇等人事后抛出一个人缘不怎么好的刘观,让宣德皇帝杀一儆百。

倒霉的刘观并非最大的贪官,但他很不幸,沦为了君臣都想抛弃的人。

不过,朱祁钰并不急,兴安说得对,社稷大事须从长计议,他打基础,日后儿子再承载自己的遗愿,儿子之后还有孙子,花几代人的时间,他“富国强兵”的宏大抱负终有一天会实现的。

今日是经筵日,天子进修儒学的日子,景泰帝批阅完题本、奏本,经筵官就奉旨入殿给他讲经。

柯潜赫然在列,他既非侍讲、侍读,更不是主讲官员,而是一名小小的展卷官,就是主讲把要讲的书、经内容写在纸卷上,柯潜与另一人负责跪在天子面前,将纸卷展开,便于天子阅览。

可是,经筵结束后,景泰帝偏偏只留下了柯潜。

朱祁钰目视殿外,微微蹙眉,似乎在思虑着什么,“朕在亲阅殿试策问答卷之前,早已听说过你的名字,你知道此事吗?”

柯潜暗中吃了一惊,“微臣不知。”

朱祁钰缓缓移动目光,表情里有分落寞的意味,“嗯,有个叫······卓轩的少年曾在朕面前提起过你,看似漫不经心的,但朕事后想清楚了,他是想让朕预先对你形成印象,他只说了一番平淡无奇的话,不知为何,朕便对你多了分好感。”

卓轩?!

柯潜差点惊掉下巴,他终于明白自己能高中状元,并非单凭祖坟上冒出了青烟,卓轩提前在天子面前谈起自己,无形间让景泰帝形成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此举给他这个状元加分不少。

“微臣听别人谈起过此人,微臣斗胆请问陛下,倘若此人还活着······”

“他还活着!”朱祁钰惊叫一声,直愣愣站了起来。

柯潜差点道出卓轩就寄居在他郊外的宅第中这一实情,不料刚开了个头,就见景泰帝反应强烈,立马意识到自己过于实诚,有可能给卓轩招来不测,当即变得谨慎起来。

“微臣的意思是······倘若他还活着,陛下是否会对发生在海子边的那件事做个了结?”

景泰帝的内心非常矛盾,搞不清自己究竟是要遵从本心,还是想基于大政所需而选择权宜之计,想了半天,最后回以一声叹息。

“世事不可假设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八章 陛下会对海子边的事件做个了结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