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此仙书只是其之一,但他相信鬻熊仙人也得到了其它神仙的传承,不然他也不会写出修炼之仙道的几本书籍,并有他自己的自传,名叫(鬻子)一书。
鬻子名熊,楚人,周王之师也。年九十,见王,王曰:老矣。鬻子曰:使臣捕兽逐麋,已老矣;使臣坐策国事,尚少也。王师之。着书二十二篇,名曰《鬻子》。子者,男子之美称。贤不逮圣,不以为经,用题纪标子。
《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思无邪。言而不朽,可为龟镜。《鬻子》论道,无邪之谓欤。幸以休务之隙,披阅子史;而书籍实繁,不能精备。至於此子,颇复留心,寻其立迹之端,探其阐教之旨,岂如寓言迂恢,驰术飞辩者矣,亦乃字重千金,辞高万岁。聊为注解,略起指归。驰心於万古之,寄怀於千载之下,庶垂道见志,悬诸日月。将来君子,幸无忽焉。
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
撰,具也。吏者,为政之具也。又,撰,博也,言王者布政施令,其在博求於良吏也。贤者举之,不贤者不预,言五帝三王政道可以百代传行者。乙,次於甲,以此明政之次也。
政曰:政者,法教也。此明帝王之政事,以为法教可称也。
君子不与人谋之则已矣,言君子修於内,理於外,端其形,正其影,体真德之要,守冲妙之机,言出以成教方,谋事叉为法则。苟於政而不预,岂妄为之哉?所以止也。
若与人谋之,则非道无由也。君子不以人谋,则已矣。若与人谋,务存大道而言之,不以违道饰非,不以苟命求正。由,用也。故君子之谋,能必用道,君子终日言而不离体要,谋於政事而感由於道。故同於道者,道亦得之;非道之言,君子不用也。
而不能必见受;众目视於伪,不留视於真;众心耀於名,不能察於实。夫庸主叉惑於众,岂能受於道教哉?故君子之道,不叉见纳也。能必忠,尽心论道而必竭忠尽道。言不邪谲也。
而不能必入;尽忠论道,圣君叉纳,庸主所难。故有道之君,下亲爱,忠谠进用,智卫无隐。以石投水,何龃龉哉。而不明之主,君臣疏忌,小人侍侧,端正弃遗,谄佞是亲,忠信不用,掩目而视,岂不惑欤。铃忠言之不入。
能必信,言君子不苟合,不妄言,正色端辞,澄清真实,必存之於信也。而不能必见信。信言不美而合於道。庸主惑於众邪,岂信用君子之言乎?言不以见信也。君子非人者,不出之於辞,而施之於行。
言君子但为善,将以攻恶,善不自是,恶不非人,施之於行,不显之於言说也。故非非者行是,言是非於人,是所同也。非於人者,人亦非之。君子将非於人,终不以非非人;自行是道,以论彼之非。
恶恶者行善,善恶在身,是所共也。君子务善以攻恶,不以恶恶於人,所以彰恶於行善道也。
而道谕矣。谋事铃忠,出言叉信,行善以攻恶,显是而明非,不苟求所以知,而道德自明也。
大道王问:夫道者,覆天地,廓四方,斥八极,高而无际,深不可测,绵六合,横四维,不可以言象尽,不可以指示说,应无问之逶,终政教之端,包万物之形,彰三光之外,为而不有,行而不见。有道之王,动而同之,妙用无穷,故谓之大。王因用无穷,故谓之大师问道,可为永则,因以名篇也。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