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崇祯大帝国>第一百零一章 精兵良将

第一卷风雨飘零

萧瑟的秋风中,几个抬脚的勋贵子弟出现犹疑,最终悄然落下。

确实,生死事大,这不是意气之事。

富贵险中求!

可他们不是穷人,人生的选择很多,并不需要拼命什么的。

崇祯皇帝见状,心里骂了几句p,拔腿就走,把一众勋贵子弟晾在校场,进退不得,很是尴尬。

其实,崇祯皇帝心中虽有几分生气,但也不是大怒,反而松了一口气。

这些勋贵子弟是什么德行,崇祯皇帝早已知之甚深。

历史上,这些人连一个出彩的都没有,他又怎么能奢望自己几句话就转变情况,让他们脱胎换骨,这不扯淡嘛!

他今天说这番话的目的,并不是鼓舞斗志什么的,其实是劝退。

劝退他们,滚出京营,腾出位置,别他娘的占着茅坑不拉屎,影响京营的战斗力。

指望他们挽救大明,除非崇祯皇帝脑袋被驴踢了。

伟人不是说过吗,只有让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站起来,才能救国。

毕竟这社会,总是穷人多,富人少。

而穷人,缺少的只是机会。

这一点,曾经穷过的崇祯皇帝理解非常深刻。

西山大营的西北角,传来阵阵喊杀声,那里是进京客军落脚的地方,现在是左都督秦良玉白杆兵的营地。

叫过平头哥曹文诏,崇祯皇帝在勇卫营的簇拥下,边说边走。

“曹爱卿,选兵练将朕不如爱卿,朕只能替爱卿厘清障碍,让爱卿放手施为。

这些勋贵子弟都是少爷,娇贵得紧,不堪重用!部分人能用则用,不能用全部让他们滚蛋,无需多虑。

朕只要精兵,只要敢于沙场见红的猛士。

这一切,朕可全交给爱卿了。”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来做,这一点,崇祯皇帝很有自知之明。

这位平头哥敢带领一千多人的队伍朝几万人的叛贼杀去,说明什么?

说明除了他是平头哥之外,他手下的将士也是平头哥。

而这些,也足以说明这位平头哥练兵带兵的本事。

不是谁都有这个能力,能把手下将士练成看淡生死,不服就干的平头哥。

“请皇上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带出一支精兵,重振京营,以报君恩!”

平头哥一脸肃然,郑重说道。

说实话,今天皇上对自己支持的力度之大,简直出乎他的意料。

而这,也足以看出皇上的决心和对自己的厚爱。

自己叔侄何德何能,居然让皇上青睐有加?

无以为报,唯有一死报君恩呐!

“尽力就好!尽力就好!”

平头哥曹文诏身为武将,心思单纯直爽,没有文臣那么多弯弯绕绕,心情都写在脸上,崇祯皇帝很满意。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说话间,他们已经进入白杆兵营区,左都督秦良玉和他的儿子马祥麟出营相迎。

“臣秦良玉、马祥麟恭迎皇上!”

左都督秦良玉头发黑白参半,打理得一丝不苟,面容娟逸且精神矍铄,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而他的儿子,素有“小马超”之称的马祥麟,一身银甲凯凯,身高七尺有余,长得虎背熊腰,猿臂长舒,真是威风凛凛。

虽然眼睛因为血战浑河,被敌军流矢射中一目,略有破相。可唯独如此,却凭空增添几分煞气,让人不敢与之对视。

好一员虎将!

崇祯皇帝心里暗自赞叹,扶起跪地见礼的秦良玉和马祥麟,高兴的说道:“请起,大明有老夫人母子,大明幸甚!”

秦良玉急忙躬身答道:“皇上过奖,臣愧不敢当!”

“秦爱卿切莫过谦,尔等一家满门忠烈,便是爱卿,且看华夏几千来有几人?

巾帼不然须眉,爱卿可谓是天下第一奇女子也!”

对于秦良玉一生,崇祯皇帝高度赞赏。

君臣几人边说边走,进入校场,一眼就看见秦良玉随身携带的两千多白杆兵正在训练。

白杆兵,是大明末期四川石砫土司秦良玉和丈夫马千乘二人,训练的一支善于山地作战的特殊兵种。

此兵种所持的白杆枪是用结实的白木(白腊树)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

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

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

当年秦良玉就率领这支军队参与了平播、平奢、援辽、抗清、勤王、剿匪诸役,获得赫赫功勋。

可以说,大明末年的每一个敌人,他们全部干过架,皆取得不俗战绩。

可惜,人员太少,不能成为军团作战。

否则,不敢想象。

不过,现在只有崇祯皇帝来弥补这个缺憾了。

灼灼的眼光热切的望着场上训练的白杆兵,崇祯皇帝对身边的秦良玉问道:

“秦爱卿,若是朝廷提供充足饷银,白杆兵可以扩招多少人马?”

必须说明的是,过去白杆兵朝廷是不提供饷银的,也不属于大明朝廷编制,而是属于四川石柱土司的私兵。

也就是说,他们是属于半独立性质。

只不过人家忠心,愿意听从大明朝堂的调遣。

这也是白杆兵规模一直不大的原因,从始至终,只有三千人左右。

穷啊,没钱,不管是朝廷还是秦良玉,都没办法负担更多人的粮饷。

现在,崇祯皇帝觉得他有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一章 精兵良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