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夫人听完母亲发完牢骚,递上杯茶,尤夫人接过仰脖喝了。
“我正要问你,川儿婚期定了没?”
“定了,八月二十八,如倩在家过了中秋。”
尤夫人调笑道:“这下川儿满意了,催了多久,好不容易要抱媳妇了。”
说完自己笑的哈哈的。
国公夫人无奈的看着母亲,啥话都说,以前儿子听外祖母玩笑他还会不好意思,如今能和外祖母一唱一和的一起玩笑。
“贵宝住高家了?”尤夫人这会才问起外孙女。
“白天去,晚上闹着要回来。”
“你那会怀着贵宝的时候,我就说估计和她大舅一样,是个急性子,果真。你可要从小让她学规矩,女娃不像男娃,长大了如果跟她大舅似的,那就愁死人了。再好的婆家也得挑理。”
国公夫人也发愁,为何她愿意女儿自小去高家,也是想让女儿和高家亲近,看着她长大,熟悉她的性子,免得娶进门才知,哪个婆婆愿意?
“嬷嬷已经找好了,等明年开始教。”
虽然没哪家给女儿这么早请教养嬷嬷,花贵宝特殊,又有个模板,她大舅。
国公夫人大哥,小时候也这样,急起来自己打自己脑袋,家人不敢打,下人不能无缘无故打,不然尤夫人会打他。
尤夫人没少揍儿子,后来是尤尚书带在身边抚养,慢慢磨了性子,但也比别人要急躁。
娶亲时,尤夫人专挑那种性格温顺的,给儿子娶了个人你跳脚捶地她也不会变脸色的“木头人”。
夫妻倒也相安无事,该急的急,该看夫婿跳脚的跳脚。
国公夫人有次问大嫂,看他那样不生气吗?
大嫂说:有什么生气的,又不是天天跳,性子上来了,跳会就没事了。说夫婿只是性子急,别的都好。
所以国公夫人就盼着高家女婿也是那不温不火的性子,可是国公爷回来说,俩人性子差不多,夫人又犯愁了。
“娘,咱家祖上谁性子是这样?儿郎还好说,闺女这样,大了可要愁死了。”
尤夫人道:“我外祖母就是性子急,你没见过,急起来和你大哥一样,我外祖父坐一边喝茶,等我外祖母跳脚完了,说一句:口渴了,喝杯水。笑死我了。”
国公夫人道:“老了怎么的也好说,要是刚成亲也那样,夫婿倒好说,婆婆怎么想?”
“要不我说让贵宝常去高家,我看了,高太太性子看着就好,看着贵宝长大,跟自己亲闺女似的,也就看惯了。”
国公夫人心里吐槽,那能一样吗,我也看着如倩长大,也没说对她跟亲闺女似的。
“各有各的缘分,你别摆架子就行,你看我对你大嫂,不说跟对你似的,从来都是和颜悦色,就是想,让你大嫂看在婆婆份上,别计较你大哥,有了孩子,我也不插手,让她自个养,不像别的婆婆非得抱一个在跟前,让人家母子分离。这点,你祖母就做得好,你大哥是因为性子才让你祖父带在身边,其他的一个都没,所以我也跟你祖母学。我就瞅不上那些为了折腾儿媳,把孙子揽在跟前,教孙子不认亲娘,傻!家里乱了有什么好处?得!不跟你说了,我要赶紧回去,你给乐安县主说下,定下相亲时间,让你姨母早点放心。”
国公夫人心里吐槽:是让你早点放心吧,管闲事的尚书。
这还是花三郎给外祖母封的官职,说如果朝廷设个部门:管闲事,除了外祖母没人称职,尤夫人于尚书。
乐安县主得了信,这才给太婆婆说了两家婚事,还问太婆婆的意见。
罗老太夫人没见过小辈,说也只是两家如何。
“蔡家,以后会更好,蔡宏深那一支差点,但也得看后面子辈如何,好了起来的也快,毕竟有亲伯祖和堂伯祖相帮。你娘家大嫂不错,我想教出来的小娘子差不到哪里去。”
就是说也是说的众所周知的话。
乐安县主说回娘家一趟,因为之前太婆婆让她少外出。
“去吧,我身子大好了,不用守着,忙你的去吧。”
太上皇出来见了老臣,京里都知,所以罗老太夫人也不用拘着乐安,怕她出去惹了事。
乐安县主带着左明珠出门,临走给在家画画的左侯爷说了一声,左侯爷笑着说好,还说早点回来。
对她越来越亲密的左侯爷让乐安满意,路上还给左明珠说起她父亲的好来。
到了郡王府,正看见侄女在大嫂屋里。
“姑母来了,明珠,让表姐抱抱。”
三岁多的左明珠眉清目秀,双丫发髻上插戴的是珍珠首饰。
左明珠先给世子夫人行礼,娇声娇气的称呼舅母,又给陈喜婉行礼。
“和表姐玩去吧,娘和你舅母说话。”
以前乐安说话不背着明珠,还是大嫂提醒,说有的孩子记事早,会听人说话,说喜婉就是如此。
那以后,乐安就不会当着明珠面和大嫂聊天。
“大嫂,蔡家回音了,让咱们定个日子,相见一下,没问题定亲。”
“那行,我问下喜婉再定。”
“大嫂给喜婉说了?”
“说了,她说爹娘做主,愁死我了,让我给做主,她自己就没个主意?”
乐安道:“喜婉可不是没主意的人,只不过不让大嫂为她操心,一会我去问问她,别把终身大事当儿戏,这会不愿意还来得及,定了亲再说不愿意害了自己不说,那才是连累家人哪。”
“行,一会你问问她。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