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常华县主带着昨天的那几个官家女眷来给公主请安。
这次因为有侄女在,平武公主面色柔和,话也多说了几句。
最后说长途跋涉,身子疲惫,要好好休息,以后不必来了。
其余人告辞,常华县主留下。
平武公主问道:“文昌如何?”
“姑母,我已经给文昌捎信,她回我说在广信府等候。不过我和文昌见得少,当年在京里见过几回,她出嫁我去添了妆,一晃十几年,她回京我在杭州府,原本想她路过会联系我,谁知没有她的消息。”
文昌县主的父亲是淮南郡王,皇上的同母弟,先太后严厉要求皇上,对小儿子淮南就心疼一些。
淮南郡王比平武公主大两岁,小时候在先太后宫里玩耍,他笑眯眯叫平武小姑母,不像皇上总是别扭的叫声姑母。
后来吴驸马进京,三人在一起玩,平武公主喜欢淮南这个侄子多过皇上,觉得他温文尔雅。
当初大儿子长大她觉得有点像淮南侄子,心想也不错,谦谦君子。
大了各自成亲,来往少了,淮南去世,平武公主去吊丧,痛哭一场,后悔忌讳皇上,疏远了淮南。
文昌县主那年回来,平武公主给她说,有什么事就来找她,文昌跪谢,但这么多年,从没联系过平武公主。
这次她来,皇后还托她给文昌捎了好些礼物,所以平武公主来了就问常华,谁知文昌和她也没有什么来往。
以前还想京里的人离得远,没法常联系,那么常华是她堂姑母,又离得近,常华在这多年,姑侄俩好歹会有些来往。
小时候也没见文昌性子如此古怪。
常华县主不好意思道:“我一直想抽空去看她,可不是这事就是那事,给她去了信让她来杭州府,她说忙,有时间再来。”
她没有说,有次在杭州府街上看见了文昌,开始以为认错人,仔细打听,就是她。
常华县主生气,你来了杭州府也不来看我,那以后就少联系吧。
平武公主心里想,究竟不是亲侄女,如果是,再忙,说啥也得去看看,文昌父母都不在世,又没亲兄弟姐妹,孤零零的一人在广信府,你当姑母的,离得那么近,也该来亲自看看她过得好不好。
“董家如何?京里好像没有董家子弟。”
董家是广信府大族,文昌母亲有个表姐嫁给董家,文昌的亲事是她母亲做的主。当初平武公主给抱怨淮南,说就一个女儿,怎么嫁到那么远?受委屈都不知道。
淮南说文昌她表姨把她当亲闺女一样,会护着她。
当时平武公主没有细想,回家后给驸马嘟囔时说:一个皇家县主要靠表姨母护着?也不知淮南怎么想的。
驸马没有说话,她发发牢骚就过去了。
“丹若她爹查过董家,说安分守己,文昌在董家过的不错,她是宗房宗媳,婆婆是表姨,生了两儿两女。”
平武公主点头道:“那就好。”
女人无论嫁给谁家,家里和睦,夫妻相合,儿女成双,那就是美满。
“姑母,我给文昌准备了礼物,麻烦姑母帮我捎给她。”
平武公主点下头。
说这些话的时候高兆已经出去,回屋呆着。
吴长亮跟着父亲大哥,婆婆和常华县主说事,她不好去找弟弟,把香兰找来说话。
中午是丹若父亲侯秉贵宴请公主一家,没有外人,全部坐一桌。
侯秉贵的大儿子侯丰沥前不久回京,小儿子侯丰岐跟着身边,就一女侯丹若嫁回京里。
高兆看侯秉贵年过四十,但是个帅大叔,不对,是个帅表哥。
侯丹若集中了父母的优点来长,她二哥侯丰岐长的像常华县主。
侯丰岐挨着吴长远哥俩坐,他话不多,但总能说到恰到好处,给吴驸马敬酒,恭敬又诚恳。
和吴长远哥俩也是恭恭敬敬。
常华县主虽说坐着,一直服侍平武公主,又兼顾照顾高兆,对高兴荣和蔼可亲。
高兆心里感叹,我啥时有这功力呀,再学十八年吧。
接下来几天,是休息一天,出去游玩一天,常华县主母子陪着,游览了西湖,喝了龙井茶,午饭在外吃,晚饭回别院吃。
最后一天晚上,高兆夫妻和高兴荣被叫到前院,一进去,看到一对年轻人站着,打眼一看,和她和吴长亮很像,穿着打扮一模一样。
高兆知道,这一路的重头戏来了,因为舅父让他们留意的驿站,是出了杭州府的官道上,她还想,他们这一路,官家早就得信,哪里会让他们看出什么。
原来安排在这里。
吴驸马让他们坐下,介绍那俩人以后是小儿子夫妻,就让他们下去了。
“一会你们去秉贵府上,高兴跟着我们走,你放心,我会照顾好他。具体的去了那,秉贵会和你们说。”
吴长亮和高兆起身应了。平武公主一脸的担心,吴长亮说道:“娘,没事,我会照顾好兆妹。”
高兆真想胡他一脸,你娘担心你好不好,提我干嘛?
“娘,我会好好照顾二爷,我有功夫,不会给二爷添麻烦。”高兆赶紧说道。
高兴荣也站起来,道:“伯父,让我跟着姐夫吧,我现在功夫可好了,我大姐比我厉害,我们会保护好姐夫。”
高兴荣只是憨点,并不傻,知道姐夫比较重要,再说,他不想和大姐分开。
吴驸马一脸严肃道:“贤侄,我想让你保护我,你说怎么办?”
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