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兆见和外祖母一起来的是苗氏母女,一惊,当初在黄山堡没说自家身份呀,再说就算说了也不会和外祖母一起来。
“苗姐姐。”高兆上前叫了声。
苗氏愣了下,怎么这里有人认得她?
当初高兆和贾西贝都穿的男装,那时的苗氏慌乱当中哪会细打量人。
江氏也诧异女儿怎么认识,等母亲介绍了后知道,这个就是女儿曾经说过的路上遇见的嫁人不淑的苦命妇人。
江氏让魏枣儿把张连珠和巧云带下去,听了苗氏说前前后后,如何来到武成县投奔到梁各庄的江家。
苗氏自高兆一行人帮了她之后,还没来得及想好将来也么办,刚过完正月,前夫张俊很快落魄回来了,是独自,没有新妇。
回来后的张俊就像高兆说的那样,痛哭流涕的请苗氏原谅,要夫妻重归于好。
苗氏有两个兄弟,大弟苗忠洋经营米铺,小弟苗忠泽在松山所学堂里读书,准备今年下场,过年回来才知家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气愤不已。
苗忠泽一心苦读想高中后给大姐撑腰,免得被休还要受张家欺负,谁知张家竟然要赶尽杀绝,把苗家赶出黄山堡。
愣头青学子苗忠泽和来纠缠的张俊打起来,两人都受了伤,耽误了县试。
苗氏想起高兆临走前给她说的话,留在黄山堡,那个人渣纠缠不休不说,以前的婆婆哭哭啼啼的要看孙女,大弟的铺子也没法开。
她是个果断性子,想起母亲曾给说过,外祖母的娘家外家是武成县的,幸好留了姓名,她就和弟弟们商量,把铺子卖了,让大弟带着侄子先回岳家,她带着小弟和女儿就投奔武成县,能找到人,安顿下来,再捎信让大弟一家过来。她就是不做买卖给人当女掌柜也能撑起一个家。
来到武成县,左打听右打听,外祖母还有个表姐嫁到梁各庄,上门认亲。
江姥姥听她母亲说过有这门亲,苗氏算是她孙女辈,要叫她表姨祖母,听了苗氏所说,气愤之余问苗氏的打算。
苗氏说自己只有做生意的一点本事,在县里开铺子太仓促,不如找个店铺当女掌柜,在县里租个宅子,再接大弟过来,到时大弟也可以去当个伙计或者掌柜,给小弟找个私塾继续念书。
江季同对读书人一向看中,见了那苗忠泽也是斯文有礼、眼神清明,起了相帮之心,说不如去找女婿,托女婿安排。
苗氏是带着路引来的,有亲属在当地落户也容易,不然一个外地人不可能让你随便在哪里落户,这也是她要认亲的原因,要不她自己到哪租房应聘多简单。
所以江姥姥就带着苗氏来高家了,没想到救了苗氏的就是外孙女她们。
苗氏这时才知道高兆就是那个一开始让她求贵人帮忙的那个儿郎,她含泪拉着高兆的手说道:“表妹,多谢你,不是你,表姐一家那次就完了,那个贵人也在武成县?表姐要亲自去感谢。”
呃,那个贵人他不在哦。
“表姐,贵人是京里人,他不让说他是谁,不好意思了表姐。”
苗氏是生意人知道人家或许有什么不方便之处,就没继续问,江姥姥诧异了下,还以为说的是县里的那个先生,知道面前孙女跟着先生的孙女出门的。
中午高文林回来,听了此事,具体问了苗氏一些情况,就说没问题,等苗氏兄弟来了一起落户。
苗氏分外感激,没想到来投奔的亲戚是官家,对于老百姓千难万难的事,有官家帮忙,一切顺利。
江氏自过年回娘家见了母亲,就挽留江姥姥住下,苗氏也想早点在县里租好宅子,大弟一家来了也好安顿,所以午饭后就要出去找掮客,热心的高翠自告奋勇的跟着去,说县里的事她熟。
江氏让母亲在炕上歪着,母女俩说说话。
“娟娘,兆儿的亲事如何了?女婿有没有在这次科举的学子里挑好人选?你爹也不放心,让我来了后问问,娘在家也发愁,说会就要及笄了,你也别任由着女婿挑三拣四,再把兆儿耽误了。”
江氏没法说,要和老爷商量商量,总瞒着娘家,家里人不着急呀。
姜姥姥看到女儿犹豫的神色,急忙问道:“有合适的。”
江氏犹豫半天,点点头:“是有一个,就是……”
“怎么?是家里情况不太好?你爹说了,只要人好学问好就行,家里穷点也没事,咱多帮着点。兆儿这性子,去大户人家她也受不了那委屈。”
实在没法说,人家大户人家估计也瞅不上孙女,都怨女婿太惯着外孙女了,但这话不能说。
江氏郁闷,怎么谁都这么认为,自个的亲娘也这么想。我家兆儿哪里不好了?
“娘。等我问了老爷之后再说吧,这事一句两句说不清。”
江姥姥疑惑,但也没有继续问下去,母女俩又说到冯秀华的亲事上去了。
有高翠的介绍,苗氏很快买了个宅子,既然要落户这里,她就想直接买个宅子定居。
定了下来就捎信让小弟来县里,江姥姥被高家留下住几天,张连珠和巧云一处玩,苗氏好去收拾住宅。
高文林听了太太说的,看女儿和徒弟的情景,考虑了一下,也该让岳家知道了,捎信让岳父来一趟。
江季同不知何事,急忙来了县里,顺便把苗忠泽一起带来,不过他也有事要给女婿说。
苗忠泽给高文林请了安,称呼表姨丈,高文林让高兴带他安排住下,和岳父回了后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