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仙侠修真>侠武无敌>第523章 收拢残军

华枫自从参军入伍以来,已有近两个月时间,没有率性而为,可以说是生活在囚笼之中。

这对于生性洒脱的华枫而言,委实憋得太久,只想尽情发泄一通,是以才会催军急行。

未想到一时大意之举,竟酿成如此惨痛后果。

看来,带兵之人,不能有丝毫麻痹,必须警钟长鸣!

……

其二,有些忘乎所以。

初战告捷之后,华枫收获良多,自认为已深得领兵之道,因而有些变得忘乎所以。

两相叠加,华枫早将历代先贤,关于用兵须谨慎的名言警句,抛之脑后。

尤其是孙子之言:“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看来,“安不忘忧”果是至理。

尤其是在并不熟悉的战场之上,更来不得半点马虎。

……

其三,并未重视敌军。

牛头岭一战,华枫以五千之军,大败近三万之敌,战果可谓辉煌之极!

此战之后,他也与北伐义军其他人一样,难免滋生出些许骄傲情绪。

毕竟他并不是真的“天神”下凡,也会产生七情六欲。

而正是这种从上到下的轻敌之念,才导致了三路兵马既斗志昂扬,又盲目乐观。

在未认真察明敌情的情况下,挥兵冒进,孤军深入。

看来,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从此之后,华枫深刻吸收教训,做事必定三思而后行,严格沿袭诸葛武侯“一生唯谨慎”郑几乎算无遗策,再未出现较大差错。

至此,华枫才算是真正成熟,才算是一位合格的带兵者。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至理名言,再一次从华枫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

华枫的蜕变,最先发现的,当然是眼力不错、观察入微的多思过。

至于那些普通兵卒,却并无一人察觉。

多思过作为敌军数万大军之统帅,果然有其过人之处。

勤于观察,勤于思考,正是其最大优点。

华枫“闭门思过”一日之后,那份上位者独特的气质,悄然显现。比之以往的温文尔雅、丰神俊朗,更具吸引力,也更有震慑力!

那是一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威压。

那是一种稳如山岳,成竹在胸的睿智。

……

这种独特的上位者气质,只可自行凝炼,无法仿效师法。

也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华枫的蜕变,让多思过极为震惊。

这华主子不过新兵一枚,进步竟如此之快!

而且,还是无师自通。

如此年纪轻轻,竟已达到如此高度,委实太过妖孽!

难怪能让我死心塌地的投靠于他,臣服于他。

虽然有些莫名其妙,但就是心甘情愿。

……

一日后。

那近五百残军,终于陆续清醒过来。

也不知是休息够了?

还是饥渴难忍?

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不问可知,昏天黑地的大睡一日两夜,他们的精神、体力,都已恢复大半。

虽然许久未进餐,但他们仍然只能以干粮充饥。

毕竟,在敌情未明之前,还不是生火做饭之时。

因为,炊烟会暴露行藏。

……

待他们忙完能量补充、个人卫生整治等事务之后,华枫与这些心灵创伤严重之人,进行了一次集体大谈心。

先是表达了慰问、褒奖之意。

华枫没有一句苛责之语,全是鼓励和同情。

毕竟,他们能活下来,已然很不容易。

可以想见,在兵败如山倒的情势之下,很难有人可力挽狂澜。除非华枫七兄弟同时上阵,或可立威震慑。

……

接着,华枫详细询问了战斗发生的全过程。

包括敌军的多寡、强弱、来路、去向、战斗方式等。

此举,也算是“亡羊补牢”吧。

通过了解得知,敌军并不算太多,约两万余。

之所以败得如此之彻底,是因为敌军阵中,有四名老者和一名青年,武功极为厉害。

而且,听其呼喝口音,并不像关外人氏。

在他们强势冲击下,中军主力根本无力抗衡。

就如牛头岭一战中,华枫七兄弟之于敌军一般,是无法抵挡的存在。

这一意外情况,让华枫很是惊讶:敌军还有如此高手?难道是中原武林人物变节投敌?

……

看来,此路人马,绝对不可掉以轻心。

而且,当务之急,是尽快消灭这路人马。

因为,如果华枫猜测属实,真有中原武林高手掺杂其中,那其危害将比纯粹的关外敌军要大得多。

因为他们比敌军,更加熟知南明王朝的一切——地形地貌、人文习惯、兵力布防、城墙高低等。

毕竟,从内部突破的堡垒,将更加防不胜防,将更加彻底。这也是变节投敌者,让世人更加痛恨的原因所在。

至于北伐,还是暂且放弃吧。

后院都要不保了,还谈什么北伐?

……

最后,同对待先锋军一样,华枫对这些诚惶诚恐、不知该何去何从的残军,进行了真心实意的安抚。

并言之凿凿的承诺。

只要他们愿意,只要他们听招呼、守规矩,“无敌先锋军”就有他们一席之地。

只要我华某人尚存活于世,就绝不会


状态提示:第523章 收拢残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