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燕藏雪>第二十四章 血战开始了

没有招降,没有喊话,残酷的攻城战就开始了。

看来破六韩拔陵是真的怒了,几个方阵步兵在盾阵和攻城车的掩护下逐步靠近。接近300步时,卢长贵负责的床弩已经开始发射,巨大的箭只,不对,应该叫小标枪就这样发射出去。几十台床弩从上向下射出的标枪,速度奇快,力度大,扎进队伍中都是把人扎成一串烧烤,鲜血飞溅,肚腹红开,惨不忍睹。至少数百名士兵就这样被扎死。

方阵一阵骚动,身边的人变成血肉模糊的羊肉串,这是怎样的恐惧。但是还是被压下来继续前进。这时,数千名弓箭手跟上来了。贺六浑心里暗骂,真的是人海战术啊,我负责的城楼上总共也就不到4000人,弓箭手也就是500人不到。幸好自己准备就绪,有招数。

床弩杀伤力很大,但是发射的时间间距很长。这时敌军步伐加快,特别是弓箭兵队伍已经到了200步左右,贺六浑一声令下,这边的弓箭兵开始居高临下抛射。这么近距离射击,命中率高。又是数百名敌军倒下。几轮过后,贺六浑发现对方已经稳定弓箭手队伍,立马命令停下,架盾。

贺六浑的队伍做的盾牌奇大无比,尺寸典型的是直径约81厘米至91厘米。这些盾牌是由很厚的木板拼接而成,外蒙金属或兽皮,俯视呈弧形,正面看则为长方形,防护力强。 因为弧形的设计,对方的箭射过来,除非射到正中心,否则,箭射在弧形的盾牌上被弹飞。 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以无缝拼接,组成盾阵,全面掩护更多的人。

刚刚把盾架好,对方的箭雨就下来了。一下子就是六轮,整个城楼上都是箭只,密密麻麻的,仿佛满城头的刺猬一样。

等对方六轮一过,贺六浑命令弓箭手开始对射。居高临下,占尽优势。更奇怪的是,贺六浑的弓箭手居然都是具甲铁骑的盔甲,不过是去掉了完整的后半部,只佩戴了前半部分。所以还算灵活,但是防护面具作用大,在对射中基本可以不用担心安全。所以,这时对方的弓箭手方阵开始慌乱,身边的人倒下的越来越多。毕竟仰射的力气要更大更难,而且效果不佳。

那些被掩护的敌军步兵开始狂奔,居然是来填护城壕的。一大部分人没有武器,肩膀扛着的土袋,到了护城壕边就扔下,然后狂奔回去。另外一部分人在护城壕边,不停的铲土,看样子是想先把护城壕变成一个斜坡。

现在的局面就变成了双方弓箭手在对射,一大群的敌人步兵在填护城壕。

这时,城楼上几乎所有的士兵都开始用弓箭射击,根本不需要瞄准,也不需要特别的训练。  射远一点敌军弓箭手不一定射中,但是下面那些填护城壕的敌军就在自己前面直线距离不到五十米的地方,只要拿起弓箭射出去基本就能射中。边塞的人,哪一个不会玩弓箭?

贺六浑站在城楼上观看,这就是血肉战场啊。城下的护城壕,那就是在用士兵的命在填。自己的士兵防护性好,而且居高临下,所以被弓箭射伤的只有几十人。而城下的敌军士兵至少躺下五六百人,而且还在不停的增多。这都是一条条活生生的性命啊!所以为将者,决不能心慈手软,也不可能。

渐渐的,对方的弓箭手队伍慢慢逼近。毕竟人多啊!楼上的受伤者也越来越多,贺六浑身边的亲兵都有几个被在地面砖上反弹的箭只扎伤。但是城下的死者已经接近千人,就算是稍远一点的敌军弓箭手也倒下几百人。看来对方是真正的拼命了!

对方这时弓箭手的阵地上架起了一排排火炬。火箭!对方现在想用火箭来攻击城上的器具,特别是床弩。贺六浑一边命令床弩队的士兵赶紧架上护甲,一边命令弓箭继续射击。其实床弩的护甲非常简单,就是一个木箱子,不过外面蒙上铁皮,而且填上沙土。

不到一刻钟,密集的火箭开始发射,整个城墙里外都是星星点点的火球。幸好城墙里面的房屋都被拆除,城墙上的各种器具表面都是沙土,床弩的护甲上也是,所以城楼上虽然很多烟雾,但是没有真正的大火起来。

在城楼上就是视野好,看见对方火箭一射完,马上掀开护甲,床弩继续发威。对方的弓箭手有点受不了了,明显的看见队伍在动,看见一些弓箭手在喊。毕竟床弩的杀伤力太大了,而且太恐怖。被挨边射中,就是缺胳膊断腿,凄惨无比。而且这些士兵没死的,都在哀嚎。

那些不要命的填土的士兵也倒下无数,后面督军的士兵居然把这些死亡的士兵就这样扔下护城壕,当做土料。而且一些没有死亡的也直接扔下去,护城壕里面也是惨叫声一片。真的是人间地狱啊!

就这样对射了大半天,时近正午,对方终于开始撤兵。这时,不到十米宽的护城壕已经被填了接近一半。

过了一会,司马子如过来报告,自己伤亡的人数超过200人,被射死的就有40多人,受伤的180多人。贺六浑这个心疼,这才刚刚开始,就这么多人?二十分之一!虽然对手至少是十倍以上,可是架不住对方人多。

还没有等到自己人开始吃饭,对方的生力军换了一拨又来了。看来是要耗死自己,这样的滚动攻击,都集中在东门,压力太大。这样下去,自己的人肯定呀拼光。

这时的战争更加激烈,因为越来越靠近城墙。而战争越激烈,那就是伤亡人数越来越多。敌军的步兵也是生猛,就是不管不顾的冲过


状态提示:第二十四章 血战开始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