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特征
完全成长的大羊驼全高1.6~1.8米。它们重约127~204公斤。初出生的大羊驼重约9~14公斤。大羊驼是群居的动物,喜欢与其他的大羊驼组成族群。大羊驼所生产的纤维非常柔软及没有羊毛脂。它们在几次尝试后就可以学会东西,非常聪明。它们可以背负其体重的25~30的重物行走几里路。
大羊驼在4000万年前源自于北美洲中央的平原。它们在约300万年前的南北美洲生物大迁徙迁往南美洲,并亚洲。在冰河时期,它们在北美洲消失。直至2007年,在南美洲有超过700万头大羊驼及羊驼。另外由于从南美洲进口的关系,美国及加拿大在20世纪末就有超过10万头大羊驼及6500~7000头羊驼。
形态特征
成年大羊驼的齿列为:门齿1/3、犬齿1/1、前臼齿2/2、臼齿3/3,总数共32颗牙齿。在上颚近前颌骨的后缘有一颗锐利的门齿,雄性接着在颌骨内部有一颗弯曲的犬齿。它们的前臼齿不像骆驼的像犬齿,而只是很细小的。臼齿列由3颗阔的臼齿组成,这有点像其他骆驼属。在下颚,三颗门齿都很长及扁平,最外的门齿最为细小。紧接着的是弯曲及接近垂直的犬齿,并一个小空间及每年替换的圆锥前臼齿。三颗臼齿前另有一颗前臼齿。
大羊驼的头颅骨像骆驼科的,但脑腔及眼窝较大,头颅的脊突则较小。鼻骨较短及阔,并与前颌骨连接。大羊驼共有7节颈椎、12节背部脊骨、7节腰椎、4节骨盆脊骨及15~20节的尾椎。
耳朵颇长及微微向前弯。它们没有驼峰。脚较幼,脚趾之间相隔较远,每跟脚趾都有底垫。尾巴很短,毛长而柔软。
羊驼属及骆马属内物种的结构特点,包括外表及习性都非常接近,故学者一直就属中物种的分类而进行讨论。最复杂的是大部分的物种现正都被驯养,故此失去了物种起源的重要性。南美洲现时有四种,包括大羊驼、羊驼、原驼及骆马。
现时已知只有驯养的大羊驼及羊驼,在体型及颜色上都有所不同,一般都是白色、褐色或黑白斑,有些是灰色或黑色。大羊驼的体型较大,头部较长。羊驼身体的颜色都是较一致,而毛皮较贵。羊驼是由野生的骆马祖先演化而来,而驯养的大羊驼则是从野生的原驼祖先演化,而大羊驼及羊驼之间有一定数量的杂交种。
分类
虽然大羊驼经常被拿来与羊作比较,但其实很早就已知道它们与骆驼之间的相似性。卡尔·林奈(caroluslinnaeus)最早就已经将它分类在骆驼属中。不过后来于1800年,乔治·居维叶(georgeuvier)将它们、羊驼及原驼从中分开出来。骆马则被编入骆马属中。羊驼属中的两个物种,都是胼足亚目的代表,在其脚底下有独特的肉垫。这一类的动物都被编入骆驼科中,偶蹄目下的其他类别包括有猪科、鼷鹿科及反刍亚目。胼足亚目与它们之间有些亲缘关系,有着一些它们的特征,但在一些地方上又有些不同。
大羊驼最初被认为在第三纪已经在美洲灭绝,当大量发现它们时使得对研究骆驼科及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关系有重要的帮助。现时已知大羊驼曾经不止于生活在巴拿马地峡以南的地区,在洛矶山脉就曾大量发现属于更新世的大羊驼化石,而在中美洲亦发现一些较大体型大羊驼的化石。在25000年前的冰河时期,一些大羊驼就曾留在北美洲,包括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犹他州、密苏里州及佛罗里达州。这些北美洲的大羊驼都属于henia,现已灭绝。
从上新世至中新世之间,像骆驼的动物就有很多不同的物种,它们在基因上都有不同。后来它们的特征变得一般化,失去了与骆驼科有分别的特征。它们与所有偶蹄目的祖先有着共通的形态。
在美洲以外的地方目前没有发现胼足亚目的化石,所以估计它们是起源于美洲。骆驼科则有可能经亚洲北部离开美洲,因气候的改变而逐步南下,继而进行了一些改变。留在美洲的骆驼科,在不明原因下,则被限制留在大陆的南端。在古生物学中只有很少的哺乳动物是大羊驼。
大羊驼隶属骆驼科,在同类中体形较小,性情温和。每当人们提起骆驼,总会联想到那些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和中东地区的,长着高大驼峰的动物。实际上,骆驼科可分六个品种,每种都有各自的特征,也都有者不同的生活用途。有些驼类是很好的运输工具或者是看护者,而有些诸如南美的羊驼、小羊驼则有着一身精柔、华贵的绒毛。大羊驼仅仅是南美的土著动物,主要分布在美洲大陆的中西部沿线。在秘鲁、智利、玻利维亚等国,的的咔咔湖地区尤为集中,其中大部分生活在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的安第斯山脉地区。
早在几百年前,羊驼绒毛就已深得古印加皇室贵族的青睐。皇族和那些高官的衣物大部分是用羊驼纤维来织造。他们对精柔、华贵的羊驼毛的钟爱,也使得羊驼纤维拥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令人遗憾的是,公元16世纪前后,羊驼惨遭欧洲侵略者的摧残。入侵者从本国引进欧洲家畜(尤其是绵羊),随后,羊驼要么被捕杀,要么被赶到环境恶劣的安第斯山脉,也就是高原地区,那里一片荒荒,多风、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