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测试结束后,华夏共和国海军开始进一步熟悉和掌握这级战列舰,而德国海军没有闲着,他们在根据这两场测试的结果制定下一步的发展方略,而在这一刻提尔皮茨和他手下的德国海军的雄心再一次显现出来。“装备着12门12寸火炮的战列舰仅仅是一个计划的开始,我们会继续努力,直到公海舰队的实力得到世界的承认和尊重。”提尔皮茨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诚然如提尔皮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经过测试后,德国海军已经被未来美好的前景所吸引。龙兴级战列舰上所体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让德国海军上下折服。而随后的一些测试证明,龙兴级战列舰的建造非常成功,动力系统、武器系统、指挥和通讯系统表现非常完美。这已经证明了德国海军有建造更大吨位战舰的能力,所以德国海军一面准备建造4艘和龙兴级同型号的拿骚级战列舰,一面准备开工新式战舰!
“我们需要装备更大口径的舰炮,12寸无法满足未来的需要,相对而言,如果可以,我倒是希望可以把多达12门的12寸舰炮换成8门到9门更大口径的舰炮,比如说350。”舍尔在汇报中这样写道。此时的德国海军已经彻底从强调投射量和射速的旧有体系中脱离出来,他们的要求变成了强调舰炮的毁伤能力,要求刀刀见血!
而在希佩尔的报告中,他着重谈了对未来快速舰队的看法。在这一点上,他和历史上完全一样,对速度并不是十分看重。在报告中他这样写道:“在前卫舰队的交战中比拼舰队速度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甚至是误入歧途!侦察舰队的作用就是击败对方的侦察舰队然后突破敌方前卫的封锁将对方主力舰队的位置规模等相关信息传递给主力舰队。”
“在这个要求下,前卫舰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对付对方的前卫舰队,否则的话,连对方前卫都收拾不了,又如何发现敌方主力舰队?英国人需要有超越装甲巡洋舰的速度的战舰去在广袤的大洋上追击破交舰。而德意志帝国没有这个必要,我们的前卫舰队速度只需要比对方主力舰队快,并且可以利用较好的防护和火力在遇上对方主力舰队时能够争取时间撤离战场即可。”
面对两位部下的报告,提尔皮茨十分认同。但是在随后在和海军舰船设计部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新式战舰的火力布局问题又一次摆在了他的面前,新式战舰使用威力更强大的14寸级别的舰炮已经成为定局,在为拿骚级战列舰研制出新式的12寸50l长身管舰炮后,下一步就是装备14寸45l级别的舰炮。但是在具体火力安排方面,德国人又重新陷入了踌躇之中。8、9、10、12这几个数字再次在提尔皮茨脑海中晃悠!
是4座双联装主炮还是3座三联装主炮,亦或者是5座双联装和4座三联装?面对这4种火力搭配,提尔皮茨再次陷入了深思之中。从火炮数量上来看,陷入是12门火炮最为生猛,但是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反而是最不可取的。如果一艘战列舰要装备12门14寸以上火炮并且有还算过得去的防御和航速的话,那么吨位至少要到3万吨以上!先不说德国造船厂在建造这样巨大的战舰时会不会出现什么情况,单纯就从性能而言,德国人也有更好的选择。或者说12门主炮的布局仅仅是无奈的一时之选。
比如说美国人建造的新墨西哥级和田纳西级为代表的美帝1战铁乌龟,他们都装备了多达12门14寸舰炮。这个性能在一战时期堪称巅峰。总体而言硬件性能上比女王和复仇级战列舰要强,至少在硬拼的时候是这样。如果排除火控和炮弹因素,和德国的巴伐利亚相比也毫不逊色。但是不要忘了,重量上新墨西哥级要比巴伐利亚重了4000吨!
究其原因呢,是美国人当时没有15寸以上的舰炮,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拿14寸炮凑数!当美帝在基本相同的舰型上换装了4门16寸火炮后,这级脱胎于14寸铁乌龟的战舰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那就是马里兰级战列舰,big seven!!一个时代的强者,与英国的纳尔逊级和日本的长门级并称为最强战列舰!比标准战列舰高出一个档次的产物!所以说白了。布置12门主炮的战舰是在下一代舰炮还未研发出来之前的一个应急之作。如果有更大的主炮,各国会选择装备数量较少但是口径更大的主炮。
然后就是5座双联装的布局了,其实这条路华夏海军当年也走过了,无非就是中轴布局5座炮塔。就像华夏共和国给英国人提供的设计方案,或者说类似于意大利王国给华夏共和国建造的2艘战舰,船体舯部对角放置两座炮塔。目前就这两种选择,或者说一般来看就这两种选择,至于优劣,前面已经说过了。不再多说。但就在此时,某个设计师又提出了一个相当奇葩的设计,那就是3223布局,1号炮塔和4号炮塔是三联装,2号炮塔和3号炮塔是双联装!
这个设计在当时看了可真是够奇葩的!但是所有的设计师都不是白给的,虽然他们会烦各种在后世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但是在当时,他们都有自己的理由,包括这个3223的火炮布局!从火力的保持上来看,更多的炮塔意味着一旦某个炮塔被击毁或者卡死后,损失尽量上的火力,有一句俗话叫炮塔是炮弹磁铁,这句话是相当准确的,比如说日德兰海战中被各种点炮仗的英国战巡,比如说参战回来后的4艘德国战巡剩余炮塔连一艘战舰都凑不出来!比如说2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