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一方面对正定城团团围困,目的就是把耿炳文的十万大军困死在那里,另一方面燕王就开始着手攻打潼关。潼关可是汉中的门户,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只要攻下潼关中原地区就无天险可守,这一路南下只要拿下济南整个形势就会在燕王的掌握之中。
潼关的地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这简直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了,加上那里绝对是重兵把守的,燕王自问也没有能力攻下潼关了。燕王此举只不为是抛砖引玉,最重要的还是引出李景隆这条大鱼了。燕王听信姚广孝的建议把攻打潼关的任务交给张升,当然燕王还是把那些老弱病残的兵拨给张升,这一下就凑齐了十五万大军,当然那五万老弱病残就是燕王扔出来的砖头了,果然不出所料只是短短十次冲锋这五万老弱残兵就打光光了。
“启禀皇上,潼关大捷……”
“报!”
“皇上,潼关守将郭守仁尽忠尽职,在固守潼关的居然想到利用炮击打击敌人,共歼五万余人……”
“郭守仁这是……”
“皇上,这郭守仁是李景隆的副将而且他还是李景隆的妹夫。”
大臣们对郭守仁赞口不绝就算了,可是朱允文想不明白那些大臣们会把所有功劳往李景隆身上推,不过他就知道答案了。原来这居然是黄子澄的主意,目的就是要阵前换将,朱允文刚开始是不同意的,可是面对这一群大臣的喋喋不休他也不能一口拒绝了。
“皇上,臣认为现在应该趁着燕军败逃之际乘胜追击……”
“黄卿家,何人为将呢?”
“皇上,臣认为李景隆可担大任。”
齐泰推荐了耿炳文,现在又到黄子澄推荐李景隆,当然朱允文还是忍不住数落一下李景隆,原来李景隆在二年前就输给晋王乱军,险些就把数万新军都葬送了,要不是李律及时赶到很可能全军覆没了。
“皇上,胜负那可是兵家常事了,再说了二年前李景隆经验还是有些不足了,现在的他已经不一样了,他赢了很多场胜仗,再说了除了李景隆没有人在燕王手上赢得过胜利了。”
朱允文摇摇头:“李景隆虽然有过人之处,毕竟经验还是很浅的,此战胜败甚至关乎国运,朕不得不谨慎一些。”
朱允文当然很有道理了,再说李景隆这个小子连晋王的儿子都不是对手,面对更厉害的燕王,他能打得过吗。可是说回来整个京城除了李景隆之外剩下的大将真的一个欧没有了,耿炳文同期的老将几乎都死光了,能带兵打仗的除了李律就没有什么人了。
朱允文面前就剩下两条路了,第一条就是给耿炳文增兵,不过大臣们每一个人同意,毕竟那些谣言已经严重打击他们对耿炳文的信心了。这些大臣宁愿用这个纸上谈兵的李景隆也不会启用负有廉颇之名的耿炳文。
这一刻历史是多惊人的相似了,耿炳文和廉颇一样善于防守而且经验非常老道,哪怕不是燕王的对手也不过丢掉一点人马了,可是那个骄傲自满的李景隆,他就不一样了,他非但没有办法打败燕王甚至还会把大军往死路送了,不过最让朱允文讨厌的,李景隆这个家伙还卖主求荣了。
“黄卿家,你的意思是要为李景隆作保?”
“臣愿意以身家性命作保。”
朱允文想了想说道:“朕可以让李景隆为将,不过他必须遵守三个条件。”
“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那就是他的二十万伏兵必须留在北平附近。”
“这个是当然的。”
“第二个条件就是朕给他五十万军,其中二十万是给耿炳文的援军。”
“这个也不是问题。”
“最后一个条件就是李景隆军中大小事宜必须和耿炳文商议。”
“这是一定的。”
此时此刻朱允文还是选择相信老将耿炳文,当初太祖皇帝病重的时候拉着朱允文手还说了一段话了,朱允文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了。
“若遇战事可用耿炳文,朝中大事当三思而后行了。”
太祖皇帝那可是有先见之明了,这包括耿炳文这名大将也是给朱允文留的,可惜燕王太强悍了,耿炳文这样的大将无法挡住了。李景隆更挡不住了,好高骛远的他甚至一早就把皇上的命令抛到脑后了。
“李将军,这是耿老将军的军令。”
“放下就行。”
李景隆面色一沉,那个耿炳文的传令兵都不敢多留了,可就在他离开没有多久李景隆居然当场就把这个东西给仍了。
“老东西,凭什么对我指手划脚了,要是你懂打仗还有我出马了。”
“将军所言极是……”
李景隆拍了拍他副将的肩膀:“小六子,不是给本将军准备了乐子吗?”
“在营帐里面……”
“什么货色呢?”李景隆不禁淫笑起来。
”将军,放心好了,全都是醉红楼的头牌。”
李景隆治军不严就算了,自己还败坏军中风气了,这还不算了因为这件事他居然和耿炳文闹意见了。
“耿将军,我们真的不奏弹劾李景隆吗?”
“徐凯,你有证据吗?”
“我……”
“我们现在只能少搭理李景隆的事情,让他好好和燕军作战了。”
耿炳文的退缩更助长李景隆的威风了,在之后的军情他居然完全自作主张了,最后连作战会议也不让耿炳文来参加了。
“燕王殿下,我们第一战对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