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永世帝唐>第二百八十二章:北上同官
这里得到验证。

耀州窑可以烧制黑、白、褐以及唐三彩等多种瓷器,但耀州窑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则是其烧制的刻花和印花青瓷。其青瓷色泽青幽,淡雅如玉,花纹自由流畅,跃然瓷上。

北宋初期,耀州窑开始尝试较为简单的刻花技艺,这项技术到北宋中期时日臻成熟:花纹流畅精致,并开始用刻划结合的方法描绘主题纹饰,刻花为主,划花相辅,整个图案层次分明,深浅交错,给人以浮雕般的艺术观感。

耀州瓷的刻花技艺被誉为“宋代青瓷刻花之冠”。

这次殷清风亲临耀州窑,就要想看看老韩头是否已经掌握了他给的那些资料。他这次的设想是利用刻花的技艺,在瓷器的上做出福禄寿的图案,这是非常贴合祝寿的喜庆贺礼。

“福星”又称“福神”,在道教中称“紫微大帝”,他掌管人间福气的分配,在民间相当受尊崇。

《后汉书》中就有记载;“禄星”又称“文昌星”,他是读书人的保护神,掌管人间功名利禄,据说由“梓潼神”张亚子担任。

成书于东晋的《华阳国志》中有记载;“寿星”又称“南极老人星”,是长寿之神。人们大多认为长寿的彭祖死后成为了“寿星”。

彭祖,是上古帝王颛顼的四世孙、黄帝的六世孙。徐州的彭城也是根据他来命名的。

明朝以后,中国民间常把寿星与福、禄二星结合起来祭祀,合称福、禄、寿。而在此之前,人们都是单独祭拜这三“星”的。

长期驻扎在这里的是杜伏威府上的一个管事,他只负责后勤和运输,其他的不允许他插手,这对任何人来说倒也是个自在的活儿。

见到殷清风一行人后,明显处于醉酒状态的他立刻就清醒了。

做到老板交代的事情,只是一个合格的员工。想要加薪和提拔,还要做到并做好老板没交代的事情。

心有急事的殷清风现在不想追究他属于哪种员工,“带我去找韩掌柜!”

那个管事怯弱的轻声回道:“奴婢这就让老...韩掌柜的过来拜见二郎君!”

殷清风和气的说道:“我是让你带我去,没听懂?”

那管事诚惶诚恐的赶紧回道:“奴...奴婢...这就带路。”

和老韩头客套了之后,殷清风直接说明来意。韩起只是简单的思索了一下,说道:“请郎君随老儿来。”

在一个陈列室里,殷清风看到架子上摆放着不同器型的瓷器,包括后来才出现的将军罐、八方瓶、海棠式长盘、仿雕漆釉碗等等。

韩起指着两个瓷器说道:“这两件前两日刚试烧出来...”

殷清风定睛看去,一件是白釉刻花牡丹纹瓷盘,敞口,卷沿外翻,折壁斜收,浅腹平底,圈足。另一件是白釉刻花渣斗,敞口,高领斜直,圆腹下收,小圈足。

殷清风感觉脑袋有点蒙,不是因为这两个瓷器不好,而是太好了。

渣斗又名爹斗、唾壶,用于盛装唾吐物。如过放在餐桌上,则用于盛载肉骨鱼刺等食物渣滓。不属于殷清风告诉韩起的一种器型,但这白莹莹的渣斗放在哪怕是皇宫里,都没人舍得用来承接一泡老浓痰的。最少殷清风感觉他如果得了这么一个宝贝,最少是博物架上观赏。

等殷清风平静了气息之后,才注意到了他今天的重点:刻花。

瓷盘上面的层次感让牡丹显得非常生动不说,渣斗上的卷云纹雕刻的比较深,有种雕在青铜器或玉器上的感觉。

殷清风轻轻的将瓷盘放回架子上,不舍的又看了一眼之后,“韩掌柜的,这两件瓷器是由谁完成的?”

“是老儿那不成器的幼子...郎君可...可是不满意?”

“哈哈哈,你别紧张,我不是不满意,而是很满意!”

韩起听完,稍稍的直起了腰板,“郎君满意就好、满意就好~~”

“麻烦韩掌柜的将令郎请过来,我有事情要吩咐他做。”

“不敢、不敢,老儿这就叫那小子过来听郎君的吩咐。”

韩起的小儿子也快三十了,看起来比老韩头木讷多了,见了殷清风除了磕头,话也说不了一句完整的。韩起虽然在旁边急得直跺脚,但殷清风很满意。或许只有这种心思简单的人,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也只有这种心思简单的人,才会有比别人更大的成就。

既然这个叫韩三斗的人不善言辞,殷清风直接拿出了他准备的画稿递了过去。

韩三斗战兢的接了过去后,眼睛一下子瞪圆了,脸上的表情,看得韩起忍不住好奇之后也凑了脑袋过去。结果,他的表情也好不到哪儿去。

初唐的人物画基本是政治事件描绘为主,造型上也不像后期的那么准确和生动。殷清风这幅福寿禄除了没有上色之外,如果这爷俩知道‘栩栩如生’这个成语的话,一定给殷清风点一百个赞。

这幅画上,中间的福星头戴官帽手持玉如意或手捧小孩为天官一品大帝的造型;左边的寿星是白色的胡髭,一手持龙头杖一手捧意为长命百岁寿桃;右侧的禄星手捧寓意高官厚禄的如意。

为了让福星的装扮更符合时代特点,殷清风拽着鱼娘等人更是改了又改,最后终于是给他按上了汉代皇帝的冠冕。

等这爷俩儿好不容易把眼睛从画稿里拔出来之后,殷清风问道:“可能用刻花技法在瓷器上雕出?”

韩三斗狠狠的点了点头。

7


状态提示:第二百八十二章:北上同官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