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有疑问了,为什么会这么多?
实际上,东海舰队造籍在册的官兵人数,只有两万一千人左右。
但是别忘了,海军可是技术军种,后勤配套的设施,才是需求人力的大头。
这段时日,孟南贞、徐弘基等人把江南的原有旧水师翻遍了。淘汰了老弱病残、迂腐无能之辈后,也仅仅才搜罗了五万多人。
而这些人中,真正能够上船,能够通过训练形成战斗力的,却连三千人都不到。
那能怎么办?
招募呗,面向全社会招募。
近些年随着传统农业的衰败,大量的农民破产,导致城市的人口剧增。
所以东海舰队凭借着丰厚的待遇,招募的还算是比较顺利。
可问题就在于,因为是军队,所以东海舰队需要都是青壮劳力。
这一下,就等于是抢了豪商世家们的口袋。
所以这才有了钱家家主的怨言,也是东南如今现实的矛盾。
如今在东南人口匮乏到了什么程度呢?
不少世家豪商甚至把家奴都给释放了出来,取消了奴籍,充斥到劳动力的第一线。
至于市面上,原本的无业游民、流氓混混根本就没有了生存空间。
有手有脚的大活人,不想着干活赚钱,整天敲诈勒索、好吃懒做、惹是生非,简直是天理不容。
有了东南这些世家大族、豪商官绅的支持,东南各地很是进行了一场扫黑除恶的大扫荡。
划拉出来的人口,统统被丢进各处的工地,干活抵消罪名去了。
就连东南的各处监牢里,只要不是十恶不赦大罪。很多牢犯也都被拉出去干活,用来减刑。
人力的缺口,也让东南破产的农民们开始向产业工人转变,纷纷找到了谋生的活计。
可饶是如此,依旧不能缓解东南的用工荒。
如今东南的劳力雇用价格一路攀升,各个地方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是能够搜刮到的劳动力也已经到了极限。
在这样的情况下,该怎么解决劳动力缺口,成为了东南的头等大事。
李思诚和刘若愚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孟南贞为什么要把这个问题推给他们。
然而孟南贞天马行空的思维,却让两人惊为天人。
“李尚书,刘公公,咱家查阅了最近的邸报,发觉陕西一地的灾情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田间颗粒无收,百姓易子而食。再这样下去,一场滔天大祸近在眼前。既然陕西一地的百姓无衣无食,为什么不把此地的百姓迁移出来?一来可以缓解当地的灾情,减轻官府的负担,又能够充实东南的人力缺口,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
李思诚和刘若愚互相对视了好一会儿,均从对方的眼中读到了震撼。
关于陕西的灾情,实际上朝廷里已经讨论过好几次了。陕西方面的呈报一日三急,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然而对于如何赈灾,朝廷上下却束手无策。
无他,没钱啊。
没钱就没粮,没粮就填不饱百姓的肚子。
为此,信王已经在朝会上发了好几次的脾气。
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既然陕西一地无法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那为什么不把人口迁移出来呢?
东南富庶,而今劳动力的缺口又十分的巨大,正好可以两相中和啊。
刘若愚小心翼翼地问道:“东南的人力缺口真的很大?”
有明一朝,对于百姓的户籍管理的都十分严格。迁移人口,而且是大规模的迁移人口,可不是一件小事。
这一次,没用孟南贞回答,东南的大族就告知了实情。
“刘公公,以我们的统计,东南如今的人力缺口,起码在三百万上下。如果朝廷允许陕西的人口迁移过来,我们是举双手赞成。至于这么多百姓的吃饭问题,朝廷根本不需要担心。您看看,到处都在用工,到处都有活干。只要他们肯卖力气,养活一家人一点问题都没有。”
听到三百万的缺口,李思诚好悬没有抽搐。
把整个陕西省划拉划拉,有没有三百万人口都不一定呢。
不过他也有所担忧,觉得东南诸人的想法,恐怕难以实现。
“从陕西到江南路途遥远,山水相隔,那么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中所需花费不知凡几。而且这么多百姓过来,安家落户也是一个大问题。朝廷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资金来完成迁移,所以此事啊,千难万难!”
听到他把困难摆出来,东南诸人收到孟南贞的示意,一番沉默的交流之后,终于决定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