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善工看着眼前的极品,其他不用说,同样一个转心瓶曾经创造五点五亿天价,至今还傲视群雄,无人能敌。
虽然文物的价值不能完全用金钱衡量,但同样能说明转心瓶的稀有和珍贵,五点五亿,相当于四吨纯金!
瓶口外撇,颈部短粗,瓶肩下垂,瓶腹鼓起,下为圈足,瓶颈两侧塑有象耳,整体造型沉稳大方、雍容华贵。
外瓶采用珐琅彩绘制,图案以复杂精致的缠枝花纹为主,色彩鲜艳明媚。外瓶口沿、瓶颈象耳和景窗边缘部位都施以金彩,具有典型的皇家风格。
外瓶腹部有四个镂空的开光景窗,其图案是四季的花卉风景,采用镂空雕刻的手法,非常精巧,巧夺天工。
鲁善工蹲下身,透过镂空景窗可以看到里面的内瓶,上面为粉彩绘制的婴戏图。一群可爱孩子有的骑马、有的举着伞盖、还有的在击鼓或提着灯笼,形象千姿百态。
当内瓶转动的时候,画面上的孩子们仿佛拥有生命,纷纷活动起来。
“这只转心瓶尤为特别的地方在于,在瓶颈与肩部两个部位,各绘有12个开窗。”
梁海生干脆直接打开展柜,把转心瓶拿出来,让鲁善工看个够。亲手展示道:“颈部的开窗中写有楷书的万年、甲子及篆书的10个天干名称,肩部写有篆书的12个地支名称。当颈部旋转的时候,颈部和肩部的两组开光对合变化,就可以组成一部万年历。”
“别出心裁,巧夺天工!”
鲁善工痴迷的看着转心瓶,不由自主赞叹道:“不愧是创造天价的极品,光工艺就值这个价钱!”
怨不得说这种话,要知道转心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内瓶是一个独立个体,外瓶分为颈、腹和底座三个部分,其中腹部乃镂空,以便于观看内瓶的图画。
需要分别把四部分烧制成型之后,先将内瓶套入外瓶之内,与外瓶的底座组合好,再用一种特制黏合剂把内瓶上沿与外瓶的颈部黏合,这样内瓶才可以随着外瓶自由旋转。当转动外瓶的瓶颈时,从外面看,内瓶上的画面就变得活灵活现。
“首先内外瓶的设计尺寸要合理,内瓶绘画位置要得当,同时还需要控制好各部位的收缩比例,要求烧成之后不能变形。”
梁海生点头同意道:“如果比例尺寸稍有差池,就会导致无法组装或者转不起来。镂空转心瓶的工艺之复杂精巧,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其设计制作的很多方面,甚至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难以实现,很难想象在完全依靠手工制造的情况下,工匠是如何精确把握其尺寸和比例?”
“这种挑战制瓷工艺极限的作品,充分体现当时工匠们的聪明才智与精湛技艺,为后人留下一个永恒的传奇。”
《饮流斋说瓷》中记载,瓶之腹玲珑剔透,瓶内更有一瓶兼能转动,若是者,名曰‘转心,乃内府珍裳殊品也。
鲁善工暗自点头,他专门研究过这种转心瓶工艺,要把外瓶底部制成鸡心状的钮,把内瓶底心做成鸡心状的槽,钮和槽要绝对吻合。
尤其是要考虑外瓶和内瓶的干燥率,以及掌握好烧成后的收缩率。稍稍不注意,造成钮和槽不吻合的话,即便前面再多的辛苦也是白费。所以制作转瓶的代价十分大,往往是百里挑一。
就算是让唐明这种老把桩来烧窑,也不敢说一定能成功。但凡有百分之一的误差,就会前功尽弃,一败涂地。
“如何?现在你能做到吗?”
梁海生看着鲁善工,故意问道:“听老丁说你们去过景德镇,见过老唐,有把握吗?”
“现在还不行!”
鲁善工摇摇头,实话实话道:“如果说修复的话,可以研究研究。可说烧窑,那我的水平还差得远。”
梁海生笑而不语,对鲁善工评价更高,他其实是故意提醒这个天赋极高的年轻人,难得遇见手艺品行都不错的后辈,自然希望能越走越远,不要眼高手低,小看天下英雄。
“转心瓶也名交泰套瓶,堪称古代制瓷史上设计最精巧、工艺最复杂的作品。乾隆八年,由唐英与他的副手催总老格共同设计研制。”
“据清代文献加记载,转心瓶存世十分稀少,只在乾隆八年、十一年、十二年、十八年及二十二年,由御窑厂曾经先后烧造数件可以旋转的瓷瓶及瓷碗,花费巨大,仅供皇帝赏玩之用。”
唐英曾在奏折中称:奴才又新拟得夹层玲珑交泰瓶等共九种,谨恭折送京呈进。其新拟各种系奴才愚昧之见,自行拟造,恐未合适,且工料不无过费,故未敢多造。伏祈皇上教导改正,以便钦遵再行成对烧造。
乾隆见到这些奇巧之作后,未加赞美也未加批评,而是在唐英的奏折上批复:不必照随常瓷器一样多烧,嗣后按节进十数件。
可见一向好大喜功的十全老人也心疼转心瓶的花费,下旨烧几个留给自己玩就行。
“你看这里,粘合处,那道肩部棱线非常圆鼓,虽然以泥金描饰过,按照经验判断二者粘合应是用低温釉连烧在一起。”
梁海生指着一处跟鲁善工讨论细节,虽然他不是文物专家,但毕竟看过几十年,开会听高手讲座,也算的上行家。
鲁善工借着机会,亲手触摸转心瓶,可惜金手指没有任何反应,十分遗憾。到现在也不知道触发的关键是什么?难道真是随机?
“这种宝贝故宫也不过几件,当年有不少被带到宝岛,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