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唐朝小白领>第一百五十八节 老小孩的造孽

人呢,在很多时候都会做一些事,比如说,一些让别人觉得很不理解的事,像是皇帝啊,昏庸了,开始喜欢美女和美食美酒了,其实呢,只要是你能够将天下治理好了,你就是天天吃肉,找美女也没有人说什么,除了一些看着酸葡萄却没有办法吃到的人除外。

可是呢,如果你做不到这些的话,最后往往下场不太好。

这不,李纲就成了这样的人了,不过他的下场很好。

现在的樊笼书院早就和当初的不一样了,自从有一些孩子回去之后,变得脱胎换骨了,对于已经有点起色的松洲人来说,不读书,你有什么前途。

所以,很多里正啊,什么军队里的一些人家的孩子,甚至于在松洲做生意人家的孩子都想要送到樊笼书院,可是这个时候,那个似乎一直都在做梦的李纲给所有的人一记重锤。

以前李纲也就是个读书人,书读的那绝对是不少,但是呢,在长安,到处都是掣肘的事,比如说孔家的后人孔颖达就是一个,这个老家伙虽然是个忠心不二的人,可是这样忠心不二的人有的时候就很讨厌了,有点类似魏征,魏征是在李世民治理国家方面很挠头,而他在法理方面很挠头,李承乾不止一次对叶檀抱怨,孔颖达和于志宁简直就是两尊阎王,讲故事什么都还可以,但是呢,最喜欢打小报告,自己稍微有点不对,那就是先将他劈头盖脸地说一顿,然后就直接跑到李世民那里一通告状,从历史上来说,李世民除了做皇帝还算是成功之外,其他方面都是一塌糊涂,所以,他就认为李承乾有问题了,于是,就开始训斥。十几岁的孩子,又是太子,没有脾气吗?你越是不让我做什么,我就越是做什么,最后关系就越发的僵硬了,别看于志宁是好心,可是自古好心办成坏事的人少吗?比如说朱允炆的那几个狗头军师,都是好心啊,可惜他们不懂得人性。

李纲在长安的时候,经常被李世民说,虽然都是好话,可是毕竟是君臣之间,有一些话说出来就像是刀子一样地划过一些人的身体以及脑子里,于是,他最后还是靠着叶檀才脱身了,来到松洲之后,他发现这里的人虽然都很穷,而且有点野蛮的味道,可是却是个教书的好地方。

古代的人对于读书的那种癔症可不是一般的强烈,在长安很多贵人就算是不读书,也可以有官做,有荣华富贵,可是在松洲,你要是没有一点文化的话,靠着祖上交给你的那些手艺,只能给长孙长子的,其他的人呢都只能自谋生路,非常惨烈的。

人呢,在叶檀看来就应该读书,读书不只是可以明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你不读书,是没有办法将自己的最新的想法进行更新的,松洲日报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报纸,上面不只是有一些当地的一些道德文章,还有很多的商业消息,十文钱一份看着不少,却让很多人家已经养成了习惯了,樊笼书院在印刷方面掌握着无以伦比的技术,虽然这方面是从叶家村偷师的,但是叶家村做的那些都是最顶端的,来自樊笼道观,那个地方说是道观,可是早就搬走了,不在叶家村了,而在一座深山的峡谷里,听说那里有山有水有树林,很不错的,可是和汤山差不多,都是戒备森严的那种。

可是松洲的日报还有一个可怕的地方就是一些新型的技术公布,不过更多的却是一些种田啊,养育啊,培育方面的知识,听说松洲隔壁州府兴州孙有福几乎是每一天都要看,虽然还是不太明白,可是依旧会要的,好东西没人会在乎钱的。

而李纲自从当了樊笼书院的院判之后,这个脾气见涨啊,谁都不敢多说他一句话,特别是那些家长过来送礼的时候,更是如此,一些人家根本,不是没钱,而是没有资格,他们太笨了,这个世界上聪明人不少,可是不聪明的人更多,只是一些人被贫穷逼迫的没办法,只能老老实实地干活,所以这里面就被李纲给利用了,他对那些人说,你们这些人家的孩子,我不敢教授啊,简直就是木头啊,我又不是伙夫,不需要烧火,然后一转身,就走了,留下了一群人敢怒不敢言的人,而在这个时候,樊笼书院的一个叫做叶无道的家伙就出现了,这家伙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反正呢,平时都笑眯眯地,可是在给军队供应水果粮食的时候,有他,在给那些人供应粮食的时候有他,在带领那些商家人随军的人有他的身影,就连李世民的对颉利可汗的战斗里面,也有他。

就是这么一个人,就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就连胆子最大的军士都有点胆寒,因为这个人做事的风格真的非常的奇葩,直接告诉他们,樊笼书院的房子不够用了,需要大家帮忙啊,都是为了下一代,这点事不算是吧?靠着松洲,很多人家都挺有钱的,于是就被他拿走了。

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就连叶度都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就像是一个神或者一个鬼一样地出现了。

于是,李纲看着在自己的手里的书院慢慢地变大,至于说,这个书院的归属问题到底是朝廷还是其他的地方,他可不管啊,现在的李纲教书的时间比较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干两件事:到处游玩,以及给自己的以前的朋友或者敌人写信,告诉他们,不要在家里沤肥了,还能动,快点出来赚点钱吧,否则以后死了之后,家里的孩子可怎么办啊?所以,这段时间,不只是书院的教学楼和图书馆开始扩建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八节 老小孩的造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