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六百二十七节 最大的输家是谁

眼前的战况决定,既然双方都不想无谓的消耗下去,不管谈判多么激烈,双方依据法理和历史如何据理力争,最后的结果都不会差的太多,就是以实际控制区为边界停火。

因此巴尔干帝国内的瓦拉几亚公国得到了他们占领的摩尔多瓦公国,暂时放弃了特兰西瓦尼亚高原边缘的一些占领中的山地。虽然按照瓦拉几亚人的主张,他们是拒绝放弃任何一寸瓦拉几亚人生活的土地的,但在得到摩尔多瓦公国,又已经无力继续夺取特兰西瓦尼亚的情况下,他们也能接受让出那些没有经济价值,只有战略价值的山地。皇帝也承诺过,只要有机会,帝国依然会为瓦拉几亚收复失地。

其实这又是巴尔干皇帝周成功玩弄的一个权术,如果据理力争,其实守住所有到手的土地是有可能的,但他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想帮瓦拉几亚人打一场代价太大的战争了,如果守着那些让瓦拉几亚占据绝对战略地位的山地隘口,很容易激起瓦拉几亚人的野心,战争会没完没了。

用特兰西瓦尼亚勾住瓦拉几亚人,让他们不得不继续坚持留在帝国内部,而不是收复所有失地之后,将目光转入帝国内部斗争,跟保加利亚和希腊争权夺利上,让他们有一块没有收回的,但却很难收回的土地,就是挂在一个他们看得见却咬不住的骨头。

皇帝还从瓦拉几亚政府手中得到了一小片土地,以多瑙河沿岸河港加拉茨为中心,普鲁特河、锡雷特河和多瑙河三河交汇周边的三个县,划为皇帝直属领地,名义上是发展经济,效仿的是希腊的雅典区。

皇帝通过自己的支持者,告诉瓦拉几亚政府,由于多布罗加王国占领了黑海沿海地区,瓦拉几亚公国事实上成了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国家,这对经济发展非常不利,将这三个县划入皇帝领地,所创造的财政收入可以冲抵瓦拉几亚上交帝国的财政,而且皇帝本身的影响力,让瓦拉几亚可以通过这里更便利的进出黑海,毕竟多布罗加王国的国王是皇帝的侄子。

至于皇帝管理地方和发展经济的能力,没有人怀疑,雅典区是一个例子,现在是希腊最发达的工业区,人口已经达到了300万人,占整个希腊的一半,创造的税收却超过整个希腊的八成,每年雅典区的财政冲抵希腊上缴的帝国财政外,还有大量盈余划拨希腊王国政府。

通过支持保加利亚夺取西瓦拉几亚,皇帝还让保加利亚答应将本国唯一的黑海出海口,也是目前唯一掌握的出海口布尔加斯划入了皇帝直属领地。

周成功其实很鸡贼,他要的地方,都是最容易发展经济的地区,希腊的雅典区自不用说,但让保加利亚和瓦拉几亚将首都划入皇帝直属很困难,但要他们的港口和有可能成为商品集散的地区,政治上没有那么敏感,而且真的较为容易发展起来。

要这些土地归自己直属的目的,当然不是皇帝对领土有什么野心,说白了,三个国家都是他的领土,他的目的不过是通过直属领地的发展,来加强皇帝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力,让三个王国越来越离不开帝国的支配。

雅典区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工业开发的土地已经消耗殆尽,已经开始向外输出资本,目前主要向萨塞洛尼基地区输送。皇帝有能力让一部分雅典资本输送到布尔加斯和加拉茨,这样让皇帝直属领地的发展速度更快,让皇帝直属领地在各国的经济地位大大增加,通过经济联系,让各国都离不开皇帝,而皇帝作为帝国的纽带,会让帝国更加稳固。

其实瓦拉几亚倒还不用担心,还有特兰西瓦尼亚这样一块狗骨头吊着瓦拉几亚人,但保加利亚在这次战争中,得到了他们期待已久的支票兑付,西瓦拉几亚这块多瑙河平原,会让保加利亚得到极大的满足。他们没有了野心,也就没有了对帝国的依赖,这让继续将保加利亚维持在巴尔干帝国内部相对困难了一些。所以皇帝开始重点支持布尔加斯的发展,这里是巴尔干帝国境内,唯一一块位于黑海的出海口,其实还是大有可为的。

皇帝决定通过铁路,将希腊、瓦拉几亚和保加利亚都汇通道这里,让这里作为帝国在黑海的出海口,获得整个帝国的物资支撑,加快发展速度。

巴尔干帝国皇帝信心十足,雄心万丈,他觉得他的帝国才刚刚起步。通过这次战争,巴尔干的领土大大增加,领土面积已经是意大利的两倍,人口则增加了500多万,让巴尔干帝国成为一个1800万人口的大国。

堪称这次战争最大的赢家。

有赢家自然有输家,

奥匈帝国输的极惨,威尼斯地区被意大利夺走,西瓦拉几亚被保加利亚夺走。

原本他们参战的条件是,康斯坦丁将摩尔多瓦公国主权转交给奥匈帝国,结果摩尔多瓦大部被并入了瓦拉几亚公国,南部临黑海沿岸被并入多布罗加王国。

奥匈帝国在谈判中拿回来的一些利益是,他们跟巴尔干帝国以喀尔巴阡山脉为分界,成功让巴尔干帝国让出了喀尔巴阡山山脉北麓地区,双方以分水岭为界。

奥匈帝国是最大的输家吗,其实也不是,最大的输家当然是俄国。

在激烈的谈判之后,女沙皇和康斯坦丁的代表都坚持他们才是俄国合法的沙皇。都宣称对整个俄罗斯帝国拥有主权。

这不但造成了俄国事实上的分裂,而且女沙皇为了让波兰軍队退出俄国领土,被迫接受了将整个立陶宛和半个


状态提示:第六百二十七节 最大的输家是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