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日军的强烈势头,国内汉奸特务蜂起,很有可能打着各种身份混进忠救军来,那可是很危险的事情。
所以现在只要新招的队员,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政审这一条很严格,即使是表面通过了,还有个长久的观察期。
所以,日后的发展只会是越来越艰难,这个江北中队一锅端走了,要再次发展到这个规模,可麻烦了。
再说,这江北中队的人都是本地人,本地人都喜欢在自家门口干活,不是很愿意出远门。
说难听一点,抗日这种事情,都是把头挂在裤裆里的干活,随时都准备着牺牲的,他们宁愿死在自己家乡里,也不愿意客死他乡,落叶归根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维。
而且,本地人在家乡里活动,特别是进行游击特务等活动,有很多的优势,语言、习俗、亲友、环境熟悉等都是天然的优势,是很值得利用的。
所以,牛牯稍一思索,就跟薄云天提出了这个要求,薄云天不敢做主,回头问了总队长俞将军,俞将军也是略一沉吟,就同意了牛牯这个请求。
他们这种做中层的高官,既要服侍好上级大佬,也要照顾到下面基层干部的要求,毕竟干事的,还都是这些基层人员在做。
同时俞将军多给了牛牯一个人情,关于牛牯本人,他可以按照自己意愿,可留可走,当然,总队这边的意见,是希望他能留下来,主持宝华山大队的工作。
首先,牛牯是个人才,是毋庸置疑的,不然,当初就不会按住不放他回74军了,这样的人才,自然是不愿意他去别人的部队去的。
一些兵员,当做人情送给别人没多大的问题,就算是被人家给合并吃掉了,也可以继续招兵买马,只有手里有钱,随时都可以拉起部队来,他们戴老板的经费给的很足。
但是像牛牯这样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可谓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能留下来的最好的,但是之前已经拒绝了他一次,这次就把这个回正规军的机会,让他自己处理。
因为不是回74军,俞将军估计牛牯是没有那么大的动力的,再说,现在忠救军宝华山大队对于牛牯可是个很好的发展舞台。
他牛牯就是回74军,也不见得有这么好的上升的空间,毕竟不是黄埔系或是正规军事院校毕业出来的军官。
野生的军官,到了营一级别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再往上,比登天还难,除非你上面有过硬的关系。
而牛牯有个屁的关系,所以,他即使回74军,这辈子差不多就在这个营级干部上终老了。
更有可能的是,去正规部队,一个营级的干部,在抗战这种高烈度的战争中,分分钟都会牺牲掉,自中日开战一来,军长师长都牺牲了好几个了。
所以,综合考虑,俞将军吃定了牛牯自己不会再去正规部队,当然除了74军,如果是74军来召回他,俞将军还真的不敢打包票。
毕竟,原部队有很多熟悉的过命兄弟,还有深厚的割舍不了的感情在里面。可这第五战区里没有74军,俞将军就很自信地把这个空头人情抛给了牛牯。
牛牯得到总队回复的消息后,确实感动了一番,也应了俞将军的预见,他还是想留下来,继续做宝华山大队长。
于是,老单的江北中队给留了下来,手下的木头、小董、宁国云三个排长带着三个小队,一起回到了六合灵岩山。
倒是老单和几个东北老兵,很想留下来去51军,毕竟是老家的部队,但在牛牯的坚持下,除了几个东北老兵,可以去51军,而老单,必须带着江北中队,回灵岩山去。
牛牯从宝华山带来的一个连队(中队),除了他这个兼任的连长留下不走外,一排长谭毅中、二排长秦国纲都是西北军的老兵,手底下西北军老兵也居多,就留在了51军。
为啥不是31军,很简单的理由,因为31军是桂军,第五战区司令李长官也是桂系大佬,现在为了到处招兵买马,要做出应有的姿态。
就是不能手底下的桂军去兼并别的杂牌部队,让别人寒心,所以,当有兵员弹药等补充,都是优先桂军以外的部队,这样才能以身作则,带好这些全国的杂牌部队。
所以,牛牯的一排二排就给到了51军,算是这次51军和31军打配合损失兵员后的一个小小的补充。
三排长何超兴是四川老兵,手底下大部队也是四川老兵,宝华山大队的建军理念很特别,喜欢把老乡拉在一起成一支部队,哪怕是一个班或是一个排都可以。
何超兴这个四川佬原本就是川军的一个排长,淞沪会战后的撤退路上,原部队被打散了,无路可走改投奔宝华山。
后来宝华山陆续收留了被打散的一些川军老兵,牛牯就一窝蜂地给到何超兴,有一个班的人,就当班长,集齐一个排的人,何超兴就成排长了。
所以,牛牯手下的部队很奇怪,经常是这一群操作四川话的老兵来吵吵,那一群操着陕西话的西北军老兵在嚷嚷。
这个和牛牯自身在原来51师做七连连长的经历有关,老七连时候,几乎清一色的江西广丰人,说话全部是土话,别人根本插不进话。
但就是因为老乡,在战场上和父子兄弟兵一样,非常的团结和强悍,进退一致,无一人有二心,作为基层部队,通过乡情亲友联系在一起的,是非常有战斗力的。
当然,一旦到了团级以上甚至是师级的部队,除非很特殊的原因,军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