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老黑忍不住补了句重炮,特别是舰炮和航弹的恐怖威力,就是说,我们这么多人花了这么久时间挖出来的防御工事,不够人家一两个炮弹打的。/p>
就说15o榴弹炮,这种级别的火炮,杀伤不是靠破片来射杀人了,而是主要是靠冲击波来达到杀伤目的。/p>
这种榴弹炮落点为中心,会把泥土炸开一口水塘那么大,5o米范围内的人,没有保护,基本会都被直接震死,落点1o米内的尸体会成为碎片,就别指望找到了。/p>
老黑是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来的,对日本的军工和日军的火力,那是相当的了解,在当时算得上少有明白日军炮弹威力的一名中国军人了。/p>
尽管老黑一有机会,就向军方高层不断得呼吁,要重视日军强大的远程火力,重视展中国的远程火力和级大炮,可那帮坐井观天的老军阀们从不听这样的声音,人微言轻的老黑又能有什么用。/p>
再说,就算高层重视,当时的中国也无能为力,军工的落后,直接导致了全方位的落后,造不出高强度且有高韧度的炮钢,只能进口国外的大炮,连带着配套的炮弹,炮弹打完了,零件坏了,大炮就歇气了。/p>
还有牵引工具的落后,也制约的大炮的展,买了重炮(比如德制克虏伯重炮),没有达的汽车和公路,大部分只能拆卸了用骡马来驼,大口径的大炮一个炮座上千多公斤,骡马都驼不了,怎么快运输?/p>
再者,大口径大炮最大的配套是制空,大炮移动慢,最怕飞机的空袭,没有制空保障,大口径大炮最后只能是成为敌人战机的靶子。/p>
远程大炮谁都想要,可要不起啊,所以,远程大炮在当时永远都是军方的一个梦,一个想起来就疼的梦。/p>
何况在底层的大部分中国军人听都没听说过这些大炮弹的威力,都不以为然,甚至是觉得是危言耸听,还是按照老一套打法,结果在之后的抗战里吃了血亏。/p>
没办法,军工不行,火力不够,只能拿人数来填补了,只能依仗着人多,临时抱佛脚也行,多挖工事,或许能多活下几个,老黑只能这么悲哀的想到。/p>
注:后来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采取了国军降兵的方法和点子,展改良了坑道战术,才能扛得住联合国军的轮番重炮。/p>
可是,老黑的领先时代几十年的坑道防炮战术,也没有得到高层的重视,那个时代的军方高层,他们仕途高升的路,大都是靠士兵不怕死的精神,冲垮敌人成功铺就的,所以,本身就对这种看似懦弱的躲避战术,嗤之以鼻。/p>
老黑就像一个和风车决斗的堂吉诃德一样,悲愤的坚持着自己理论,上层不听,就做教官,教给军校的学生们,学生能听得进去就听几个,总比没有人知道好,总会有一点帮助的。/p>
三狗是个例外,因为严格来说,他还是个新兵,对部队各种认识包括火力方面的,都是一张白纸。/p>
也正是一张白纸,没有以前涂写上的破旧经验,才会常专心的跟着老黑学习,吸收老黑的曲型坑道防御理论,在之后的淞沪战场派上用场。/p>
当时,三狗带领着兄弟们,日夜不停的抢挖工事,把一座小山包的底部都快挖空了,才救了自己和大部分兄弟们的性命。/p>
不过,在那个死伤几十万人的大战场里,三狗他们几十人的死活,对全局毫无影响,他们的防炮经验也没人关注。/p>
他们能经受多次炮击,几十人大部分能奇迹得活下来,上级只归结于,他们的狗屎运够好而已,本来几十个小兵死活就无所谓,谁会去想那么多。/p>
……/p>
于是,老黑带着大家又开始了土拨鼠的生涯,工事从地面转移到地下,从堑壕壁横着挖进去,转弯,再往下挖,和挖煤一样,一边挖一边用木材做坑道的两边和顶部的固定。/p>
挖出的泥土运出去加固堆高堑壕的高度,大部分泥土用沙袋装上,摆在主阵地最外面的沙袋,还种上了花草植物,还有藤蔓,作为隐蔽伪装阵地。/p>
一条坑道人手施展不开,就几条坑道同时开挖,人员实行三班倒,挖一段时间休息一会,另一队替上接着挖。/p>
并不是在训练里有大把时间可以磨磨蹭蹭,而是要提高训练的真实性,时间的紧迫性,真的在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早一点挖好,就早一点活命的机会。/p>
这个坑道不是为了挖而挖,为了加固而加固,除了防重炮、防空防航弹,还要考虑到防雨、防水、防潮、防火、防毒气等。/p>
坑道几米厚的顶上工事要铺上防水雨布,没有那么多的雨布,可以铺上稻草干草,再铺上泥土,种上植物花草,基本能防着大雨的冲刷,这是防雨。/p>
坑道内部要挖出出水沟,把水引到低处,用做涵洞的方法,做下水道,把水排出整个防御阵地,并且要做上闸门,防止水流倒灌,这是防水;厕所可以安排在下水处。/p>
坑道内部要做一些通风口,让空气对流,地面上要铺上沙石、稻草干草,再在上面铺上泥土和沙子,起到干燥的作用,可以防潮。/p>
坑道的拐弯处,有闸门或帘子,内部直通厨房的,有打出的水井,每一段坑道有储水沟或是蓄水池,一是保证有活水供应,而是可以防火,关上闸门或帘子,可以防毒。/p>
弹药库要建在离人员远的地方,防止被重炮攻击引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