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高等级的浮空石,沈文剑处理了些杂务,亲自跑了趟科研部飞石,在生物研究院办公楼里听取报告。
“掌门,我们已经内部讨论过,为避免再次出现安全事故,最好的办法是隔离培养切片,以制造浮空石。”老牛代表工程师们发言。
沈文剑稍作沉默,问:“先说说你们讨论的其他方案,风险在哪?”
掌门居然不按套路来,老牛稍微愣住,才翻动资料解释道:“本次的事故已经排除掉常规培养方式的可能。除了切片,我们重点论证的还有两个方向。其一是限制活肉生长大小,可是该活肉还没经过促长剂实验,无法确定风险,此外我们还不知道两个分开的单体能否融合。”
活肉的融合是个很有趣的课题,陆生活肉的初始形态是魔物,剔除骨骼和神经之后没有移动能力,但是可以缓慢“流动”。
两个不同单体接触时,较小比例的活肉会发动特殊技能,已经发现的包括吞噬、吸收、融合三个类型,统称为融合技。
吞噬、吸收、融合的区别,是发动能力的主动方,在融合后原有特征的占比。吞噬基本不变,相当于进食高质量食物(具备邪能生产力);吸收则有一定概率获得对方优势能力,主要体现在后代天魔上;融合最危险,一般都会产生复合类型的天魔。
活肉借助融合能力,在大批量繁殖时,可能会意外的突破母体繁衍限制。
之前造轻量化浮空平台时就发生过几起,不过当场用大封印术解决了,假如繁衍的是虫子,大封印术就不怎么好用了。
老牛继续说后面的:“其二是箱内生长,不顾及天魔虫,在陨铁箱子里让活肉尽量生长,然后投入海底开箱。依我们对原版天魔虫的研究,它们在两三分钟内是淹不死的,海底开箱的方式风险更大。”
沈文剑听完,点点头:“你们之后要把活肉生出的天魔虫研究清楚,至少要知道它们离开活肉还有没有繁殖能力。老牛,你说说隔离切片的培养方式,需要些什么设备,产能能达到什么规模吧。”
对此老牛早已准备好:“我们需要一种能够自动检查活肉厚度的装置,一旦活肉厚度接近天魔虫的腹背高度,就应该沉海。这个过程要能自动完成,并且保证沉海过程活肉不相互碰触,那产量就只跟生产规模有关了。假如人工处理这些环节,一百个人的日产量不会超过一百吨。”
“嗯,你们先实验室试制几片并完成转化浮空石的处理,中间的流程、要求都写下来交到我这,到时候再看着安排。”沈文剑说着,伸出一根手指,“记住,安全,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件,你们还是三个人改回魔物小组编制吧。”
老牛脸涨红:“我……我用脑袋担保不会有下次!”
沈文剑摆手:“别,我要你的脑袋没用。生物研究肯定会有风险,你们一定要尽一切力量控制风险,以后风险未知的实验不准在露天环境进行,危险实验室的安全标准还要继续提高。等新的浮空石有一定量,我弄块石头给你们把危险实验室的那个岛子换个大点的。”
也算个甜枣吧。
相信经过本次安全事故的教训,他们会更重视实验安全。
事故的根本原因还是观察室不够用,有的人等不及,把本应该在危险实验楼里进行的观察实验,弄到轻量化浮空平台上完成才造成的。如果在危险实验楼里,以天魔虫并不能一击致命的攻击能力,至少不会出人命。
更高安全等级、规模更大的实验室,意味着要综合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属性,高强度、耐腐蚀、耐超低温、耐火什么的都还是常规的,内部温度、湿度,进出的气体、蚊虫、跳蚤都要管制,还需要包括液氮、爆破、消防、封锁等应急处置设施,楼体重量会非常可观。
现有的轻量化浮空平台的载重能力,达到这个安全级只够搭载两个观察室和相应几个资料室、值班室。那个直径一百五十米的正版浮空石平台也只能搭载少量观察室和一些样本储存,把平台升级一下是有必要的。
像某个世界影视作品里正门都能被怪物冲出去的破地方,明显就是地下黑工厂,还做生物实验呢,那是作死!
参加了报告会,各个山头转一圈,回到掌门殿,沈文剑开始为玉石峰重建做准备。
每立方米2.5吨浮力和3.2吨浮力的差距是相当大的,加上应压强度(单位面积受压力碎裂的值)增加了一倍,新浮空石已经达到质变。
应压强度的增加,首先就减少了固型物的需求。
就以现有的轻量化浮空平台为例,九万吨浮空石消耗的钢结构就有一万五千吨。
浮空石翻转产生浮力时没有向下的压力,下方只是帮忙收束一下,真正耗费大的是上方,因为较为松散的结构,会让浮空石浮力不太均衡,它就形成了对钢板的压力。分成小舱室之后,才能用较薄的钢板均衡压力。
均衡浮力的耗费,大约就占据总用钢量的三分之一,只有一半是用于加固平台顶面获得试验场或增加建筑。这地方的楼还不能造太高,现有安全级别的实验室,就只能建三层,再高就可能撕裂。
而新的浮空石每平方厘米受力能达到七百千克,意味着它本身就可以做成十几吨重的板砖形状,无需任何支撑物即可保持一个非常稳定的浮力环境。
加固需求低,浮力又大了三成,实际应用中就能获得非常宽敞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