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475节 黄沙百战 5
“资本主义”,废除了农业集体化,废除大锅饭,废除计划经济制度等等。此举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获得阿拉木图地区居民们(不包括俄罗斯族居民)近乎狂热的欢迎和支持。

哈萨克人为什么会极度热烈地支持南京军的这个政策呢?因为在著名的乌克兰大饥荒爆发的同时,哈萨克境内也爆发了同样骇人听闻的“哈萨克大饥荒”,前后持续了整整三年,足足饿死了万人,哈萨克虽然很大,但人口并不多,一千万左右,几乎饿死了全国五分之一的人口,不可不谓之触目惊心。哈萨克大饥荒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当局在哈萨克强行推动其特有的意识形态和经济制度,具体措施是粮食并购和农牧业集体化。哈萨克三分之二人口从事牧业,三分之一从事农业,但苏联当局根本就不管当地的社会形式和经济结构,强行推行农牧业全盘集体化,从而给哈萨克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被布尔什维克统治前,哈萨克拥有650多万头牛马,结果短短几年内骤降到不足100万头,原本拥有约1.9亿只羊,结果短短几年内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急剧降至138万只,不足原先的1。对于如此灾难,苏联当局根本不承认错误(或者说罪责),把责任一股脑地推到哈萨克居民们的头上,声称是当地人顽固地抗拒先进制度、搞各种破坏而导致的。哈萨克人没有忘记,他们在俄罗斯人、在布尔什维克主义倒行逆施的统治下,他们是何等的悲惨:社会机构完全崩溃,处处都是饿殍遍野的惨景、易子而食的惨剧,成百上千的村庄因为居民饿死或逃难而从地图上消失掉,大草原上到处都是空荡荡的帐篷,铁轨两边躺满着成排成排、堆积如山的尸体,瘟疫横行,死人无数。

哈萨克人对俄罗斯人、对苏联政府、对布尔什维克的仇恨,绝不亚于乌克兰人。

德军打进苏联的乌克兰地区,无数乌克兰人夹道欢迎;南京军打进苏联的哈萨克地区,无数哈萨克人同样夹道欢迎。

当南京军和“哈萨克新政府”宣布彻底地废除掉布尔什维克主义,把土地重新分发给广大哈萨克人,得到了哈萨克居民们发自肺腑的拥护,继而使得南京军犹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赢得了当地人的民心和支持。眼下,南京军跟苏军打仗,哈萨克人大力地支持南京军。第二次阿拉木图战役前,南京军宣布“协助南京军作战者可以分到土地作为嘉奖”,一时间,应者云集,成千上万的阿拉木图居民争先恐后地踊跃报名。

“我们跟中国人一起打败那些可恶的俄国人!”

“一定要打败俄国人!否则,我们又要生活在以前暗无天日的日子里了!”

“千万不要让布尔什维克卷土重来!我们不想被饿死!”

“保卫我们的土地!保卫我们的牲畜!不要再被集体化了!”

“杀光那些布尔什维克杂种!他们害死我们哈萨克人了!”

“为饿死的亲人们、同胞们报仇呀!”

全城群情激奋,十数万居民在刻骨的仇恨中爆发出愤怒的勇气。

阿拉木图的50多万居民,经过这番整顿后,约20万俄罗斯族居民被驱逐出城,另有约5万俄罗斯族居民被扣押在城内,都是青壮年男子,被南京军强征充当为劳工苦力,至于哈萨克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居民,极少数人选择向南撤离,前去投奔苏军(其实当地也有不少非俄罗斯族但心向苏联的居民,一些人被居民们当成“哈奸”给打死了,其他人也不敢露头,不敢表现出亲苏亲俄的立场),10多万人选择向北撤离,迁移去南京军的占领区(解放区),还有10多万人选择留下,与南京军并肩作战,大部分是青壮年男子。“哈萨克临时新政府”按照陈明仁的吩咐,适时地成立了“哈萨克反苏反俄自卫军”(这个名字里,“反苏”意为反对苏联意识形态,“反俄”意为反对俄罗斯国和俄罗斯人对哈萨克的殖民奴役),暂编为五个旅,每个旅五千余人,一半成员是临时参军的哈萨克青壮年男子,一半成员是投降了的原哈萨克族苏军官兵。由于南京军先前成功地突袭并占领阿拉木图,缴获到大批的苏军武器,所以“哈萨克反苏反俄自卫军”清一色的苏械武装。当然了,这支军队的战斗力还不能倚重,但可以作为南京军的辅助力量。原先属于苏联的哈萨克是没有自己的军队的,眼下,这支“哈萨克反苏反俄自卫军”是属于哈萨克国、哈萨克人的自己的军队,简称“哈军”,哈军也是南京军在苏联境内扶植的第一支“伪军”。

因为拥有五万余俄罗斯人劳工苦力和十万余哈萨克人的协助,阿拉木图防御工事构建速度更是水涨船高,当苏军兵临城下时,全城已经蓄势待发、严阵以待。

8月6日,二十余万苏军浩浩荡荡地抵达阿拉木图,大战爆发。

托洛费门科基本上不会打仗,堪称苏联版的赵括,他中规中矩地把火炮集中起来准备对阿拉木图展开大炮击。开炮前,一名哈萨克族的苏军上校提醒托洛费门科:“司令员同志,阿拉木图是苏维埃的城市,城内有大量的苏联人民啊!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城区展开炮击,必然会误伤到大批平民的!”

听到这番话后,托洛费门科十分不悦甚至有点不耐烦地道:“为了祖国的胜利,牺牲他们也是值得的!如果瞻前顾后的,还怎么打仗?”他完全不觉得这是个问题,首先,个人服从集体、为国家利益而牺牲


状态提示:第475节 黄沙百战 5--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