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和驻朝鲜军的态度都是极力支持全面对华开战。开战,就是日本军方的态度。
当石原少将、河边大佐、柴山大佐等为数不多的“主和派”在“主战派”满耳喧嚣声中相视无言、黯然沉默时,首相府里,日本现任首相近卫文麿正着急地接见刚从中国风风火火赶回来的华北驻屯军临时作战科参谋主任池田纯久中佐。近卫文麿之所以如此重视池田纯久这个中佐军官,因为他非常渴望知道“北支那事变”的真相。近卫文麿是首相,是政府首脑,对军队的所作所为自然是消息不灵通,更何况,无论是关东军还是驻屯军,都拥有欺上瞒下、自作主张、擅自行动的“优良传统”,这些前线部队真的出什么事了,别说近卫文麿这样的政府官员了,连直接管理那些部队的军方高层都会一头雾水,而最麻烦的是,军人搞出事情,必然会酿成政治上、外交上的大麻烦,处理这些麻烦的肯定就是近卫文麿这样的政府官员了。说白了,军队前线部队在远离东京、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惹是生非,近卫文麿这样的政府官员不得不给他们擦屁股、收拾烂摊子,更麻烦的是,那些骄横的前线部队根本就不把事情真相告诉给政府官员,搞得近卫文麿等政府官员在政治外交上非常被动。七七事变发生当天晚上,近卫文麿在日记里很干脆地写道“我方有点可疑”。尽管新闻媒体大肆摇唇鼓舌、颠倒黑白,把挑起事端甚至是战端的责任都一骨碌地推到中国军队身上,把中国军队描述得“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把日本军队描述得就像被恶霸逼入小巷子里的小姑娘一样纯洁无辜,这种指鹿为马、混淆是非的伎俩只能骗骗普通老百姓以及军队里没脑子的中基层官兵,近卫文麿这样的政府高层肯定是不吃这一套的。七七事变发生后,近卫文麿等不少日本政府高层就怀疑“驻屯军是想效仿关东军,在华北如法炮制地制造第二起‘九一八事变’”。近卫文麿非常想知道愈演愈烈的“北支那事变”究竟是什么样子,池田纯久是驻屯军里的中高级军官,跟近卫文麿的私人关系也非常好,所以他的说法是让近卫文麿觉得最可信。
池田纯久属于“石原莞尔派”,他身在华北前线,对华北局势、中国局势有着眼见为实的深刻了解,所以他极力主张不扩大,事变后,辻政信打电话给池田纯久,声称关东军可以出动轰炸机援助驻屯军,池田纯久回道:“你们关东军敢出动轰炸机,我们驻屯军就敢出动战斗机把你们的轰炸机打下来。”但牟田口廉也的鲁莽蛮干导致池田纯久的努力化为了泡影。
“池田君,到底还是打起来了啊?”见面后,近卫文麿神色又紧张又责备,“你们军人太会给政府添麻烦了!当初在满洲就这样,好歹有惊无险地度过了,现在你们在华北又这样!”
池田纯久苦笑着叹口气:“首相阁下,我们军人确实难辞其咎,但是,首相您难道自己不也要负责任吗?”
“我?”近卫文麿十分诧异,“我有什么责任?”
池田纯久从随身公文包里取出一叠报纸:“首相阁下,您看,政府虽然口口声声说和谈解决事变,但却默许国内报纸煽风点火、鼓动民众,现在举国民意沸腾,不想打都做不到了!”
近卫文麿顿时无言以对,他开始为自己间接地纵容军方激进派的行为而感到后悔了。
七七事变爆发时,近卫文麿当上日本首相只有一个月零三天,此时的他处于春风得意的人生巅峰,举荐他上台的是日本帝国“最后的元老”、在日本政界里德高望重的西园寺公望,并且他今年才46岁,被誉为“青年宰相”,政坛、军方、民众都很看好他,同时,他还有着高尚的贵族血统,就连裕仁天皇都对他十分满意,但是,正因为他太自得了,所以过于好大喜功,只顾做出让各方各界都叫好的事情,因此在一种微妙的状态中,他被军方牵着鼻子走,并且给外界造成一种温文尔雅、淡泊名利的“开明而软弱”的印象。因为软弱,或者说擅长明哲保身,所以近卫文麿不敢违逆军方的意思,从而有意无意地成为受军方操控的木偶工具。近卫文麿只想着不激怒不得罪军方、赢得军方的好感和支持,却在实质上成为了军方的帮凶。
“池田君…”犹豫了半晌后,近卫文麿用一种乞求的口吻询问池田纯久,“现在…事情还有缓和余地或回旋可能吗?”
池田纯久神色悲凉地叹息道:“驻屯军几乎全军覆没,一万多帝国军将士被支那军消灭,在这样的情况下,首相阁下您觉得已经红了眼的军方和广大民众还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