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明末汉之魂>第七百一十章:标准化

渡过黄河就是洛阳城,听说潞王给予唐王资助后,福王也不甘人后。

安排人招募了八百青壮年运了一千石粮食、给了一万五千两银子支持唐王打流寇。

开封府的周王出手也不小,出了不少于福王给的钱粮和人手,还有不少郡王多多少少也给了人马钱粮。

河南兵荒马乱,饥民遍地,王爷出钱粮招募青壮响应者成千上万,但是藩王们都懂得悠着点,八百人成为了上限。

谁都渴望自由,大明王爷也不例外,他们都受够了笼中鸟般的生活,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畅游五湖四海。

唐王无疑是在打破祖制,其余藩王、郡王心里都对他充满期待。

正月二十五,大军来到荥阳之时,唐王的人马达到五千余,一千余架独轮车上满载了军需和五千石粮食。

亲帮亲邻帮邻,朱家藩王、郡王同情唐王、襄王的遭遇,支持唐王去营救襄王为罹难的一家子报仇雪恨无可厚非。

锦衣卫、东厂把掌握到是事实程奏皇帝后,崇祯选择了不支持、不否定静观其变。

年轻的皇帝爱面子,藩王、郡王被杀、被抓他心里不是滋味,也觉得自己理亏,因此唐王的命运好于历史,没有因为私募人马离开封地被问罪送去凤阳圈禁。

“红旗军”的一贯作风就是走到哪儿发展到哪儿,宣传标语写到哪儿,更多升斗小民知道了大明有一支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的“红旗军”。

赵坤、顾准、谷如山、裴元武都苛求骑兵,袭击建奴后缴获了百匹战马,缴获了骡子、驴子一千多头,解救了被清军裹挟的老百姓十几万。

如今的“红旗军”已经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救世主,用不着宣传就有几万青壮年要求追随“红旗军”杀鞑子、灭流寇。

最后赵坤几个选拔了两千拥有一技之长或者身体素质好的青壮年随军做杂役。

一路上谷如山率领不足两千骑兵尾随攻击清军,又缴获了三百余匹战马,到达延绥镇修整之时,又有不少延绥汉子主动来投奔“红旗军”。

延绥镇是九边之一,这里的民风彪悍,会骑马拥有骑战能力的青壮年不少,赵坤、顾准几个亲自参与甄别、挑选了一千骑术过关的汉子作为候补骑兵参与集训。

被选上的延绥汉子只要愿意就可以带上他们的家小随军,最后会送他们去辽西走廊屯垦。

“红旗军”主力下一阶段的任务是夺取朝鲜汉江以南继而往北推进全取朝鲜半岛,届时就不会存在人多地少的问题。

卢象升其实很是羡慕“红旗军”的无所顾忌,还羡慕他们总是粮饷宽裕,眼看着“红旗军”的队伍越走越大,他心里感慨万千。

这位具有正义感的封疆大吏觉得头大如斗,傻子都能够看得出征虏大将军有不臣之心,可是偏偏“红旗军”不仅仅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还屡屡救民与水火。

不尊皇命不受皇权节制的征虏大将军并非大奸大恶之徒,他打击贪官、惩治奸商、还活民数百万,还打得入侵的建奴、鞑子逃之夭夭。

万一以后皇帝下旨调遣天雄军讨伐“红旗军”,他何去何从?

麾下基层士卒跟“红旗军”那么亲热人人都有追随征虏大将军的心思。

届时自己接旨跟“红旗军”交战,天雄军会不会怠战?会不会“红旗军”挥挥手,麾下一大半都跟着人家走?

黄汉来到大明已经第九个年头了,去年搞了晋商、贪官后到手的金银财宝价值已经突破三千万两白银,这根本没算上抄没的家私、房产、铺子和几百万亩良田的价值。

担任征虏大将军离开京城已经过去了一年带一个月,满打满算五年平辽限期已经不足四年,有了这笔巨大收入,辽饷不仅足够还肯定有富余。

况且“红旗军”体系商业活动蓬勃发展,工厂、作坊、店铺遍地都是,对于资本的需求无穷无尽。

两千几百万两现银存入“四方钱庄”,大额定期一年存款的利息是一个月千分之五,每年就会得到一百二十万两以上的收益。

体系内多了发展资金,投资产生的效益、带来的工作机会又会增加税赋收入,又会增加坚船利炮,越来越强的“红旗军”怎么可能还要装孙子?

赵坤、顾准等等将领马上就要参与剿杀流寇,黄汉由于准备发动春季攻势一举拿下朝鲜,故而没有给予他们太多增援。

给他们补充了五千支自生铳,五百支米尼枪,五百支自生短铳,外加一个把总炮兵。

炮兵把总是接受孙元化和额弘略、恭撒彔训练四五年的原炮兵总旗官程犷勇。

这个把总有四百炮手,一共携带了三十门一磅弗朗机炮,十二磅、六磅、三磅野战炮各三门,

炮兵把总的老兵占比只有一成,九成都是学院派少年,都系统学习过火炮发射原理,粗略懂一点点弹道学。

面对数千学院派知识青年炮兵的竞争,程犷勇还能够一级一级升迁一直做到炮兵把总,跟他的天赋和付出成正比。

因为他的理论知识或许差一些,但是积累的操作经验和实战知识无与伦比,有他亲自操控十二磅炮,用不着计算仰角仅仅用目测都能够打出最高命中率。

他还能通过听炮声看炮弹的落点迅速估算出正在发射火炮的坐标,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不少青年炮兵都是理论、实战全能。

这几年黄汉领导大工匠、工科学生编写了太多标准,使得体系里产品的质量再也不是老工


状态提示:第七百一十章:标准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