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穿越重生>黄射三国>第八十二章 备战之剑指袁术

刘晔在文书中向黄射报告了广陵郡安置流民的情况,随后郑重向黄射推荐了两名人才。第一个名叫吕岱,字定公,现年三十八岁,原本是海陵县的小吏,在这次抗旱救灾和安置流民时功绩十分突出,处置不听命令的奸猾之徒时手段也十分果断,刘晔盛赞吕岱清正廉明,胸有韬略,乃是一名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民的大才。第二个名叫徐盛,字文向,乃是琅邪莒县人,因躲避北方战乱而南下,原本是要去江东的,不过广陵的官吏们在安置流民的时候,一并将徐盛当做流民给安置了。徐盛起先不动声色,及至看到流民都能被妥善安置,人人安居乐业,心下感佩的同时,也随之起了投效的心思。于是徐盛来到江都招贤榜下,一连击败了十三名考教武艺的军中好手,顿时惊动了刘晔,亲自前往看视,一番考教之后,发现徐盛果然是个人才,于是刘晔将徐盛留在军中听用,并写信向黄射举荐二人。

黄射看完信大喜,徐盛和吕岱都是三国时代东吴赫赫有名的大将,既然发现了,自然没有放过的道理。于是黄射当即任命吕岱为海陵县令,任命徐盛为别部司马,让二人协助刘晔治理广陵,防备江东。

随后黄射拆开了魏延的书信。魏延在信中向黄射报告了一个重大军情:袁术军队闹分裂了!

原来自从寿春被曹操攻破以来,袁术一直没能恢复元气,麾下军队数量虽多但却不事生产,只知道横征暴敛,弄得辖地内民不聊生,府库中也十分空虚。

也正因为军中无粮,兵无战心,所以袁术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事了。

今年大旱,淮河两岸受灾尤其严重,黄射督促军民全力救灾尚且只保住了一半收成,而袁术却完全不管灾情,只顾自己享乐,致使辖区内大部分地方都只有两三成的收获,甚至有许多地方颗粒无收,百姓纷纷逃亡,南下归附黄射。袁术征收不到军粮,于是索性纵兵劫掠,但也只抢到了十几万石粮食,只够麾下六万余人马食用两个月。

在这种情况下,袁术仍旧沉醉在自己仲家皇帝的迷梦中不可自拔,每日里山珍海味,歌舞娱乐不断。长史杨大将、主薄阎象等虽然屡次规劝,但袁术都置之不理。纪灵、张勋、袁胤等人所领兵马都是袁术的嫡系,倒还算安稳,但依附袁术的其余半独立式的将领们心下却都慌了神,大家都知道粮食不够吃,到时候最先饿肚子的毫无疑问肯定是他们这些“杂牌军”啊!加上袁术的形势已经日薄西山,众将暗中一合计,跟着袁术已经没有前途了,不如弃了袁术各奔东西为好。于是从五月初开始,袁术军中将领陆续有领兵离去的,数量已经达到近万人。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北上散落在豫州各处落草为寇,只有不到两千人南下投奔了黄射。黄射将之全部编入了魏延麾下,令魏延好生整训。

这些都是先前的事了,这次魏延报来的消息却堪称重大,因为这次背叛袁术的是其军中重量级的大将陈兰和雷薄。

陈兰、雷薄先前在六安战败,兵马损失殆尽,但袁术辖地内流民极多,只要有口吃的,愿意当兵的人一大把,二人很快就又各自拉起了数千人的队伍,但因为新兵战斗力低下,因此二人在袁术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并常遭斥责。二人怀恨在心,如今见袁术衰败在即,于是悍然背反。

那日正该雷薄巡视城防,二人趁夜起兵,先遣人于寿春城中四处放火,随后集结重兵突袭粮仓,劫夺了数万石粮草,趁乱打开城门往淮北占山为王去了。

等到袁术命人扑灭了城中大火,方知陈兰、雷薄造反,却已经追之不及了。

袁术六万余人马先前零零散散走了近万人,如今陈兰、雷薄又带走了近万人,并劫夺了近五万石粮草。袁术已经只剩下四五万人,粮草只可支撑二十余日了。

这下子袁术慌了神,急忙聚集众文武问计。众文武却都默默不言,袁术见状怒道:“我待诸位不薄,如今军中无粮,正是诸位献计出力之时,为何都不发一言!莫非都想造反吗?”

众人仍旧不敢言,袁术气愤难平,喝骂了许久,见众人都无动于衷,心下也自丧气,坐在龙椅上不住喟叹。袁胤见状,犹豫了良久,终于还是起身道:“陛下,如今粮草不济,军心涣散,北有曹操,南有黄射,我军内忧外患,已经难以为继了,还请陛下早思退路,以免有不忍言之事发生。”

袁术闻言,道:“你有何办法,不妨直说。”

袁胤道:“我袁家至陛下这一代,已经五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本初在河北,陛下在淮南,俱是一方霸主。原本我袁家是最有希望匡扶天下,成就大业的,可惜陛下与本初不和,致使兄弟相争,力量分散,反让曹操、孙策、黄射之流纷纷崛起。如今淮南残破,陛下的基业已经难以保全,以我之见,不如北上投奔河北,让帝号于本初。如此一来,我全军将士俱能活命,袁氏的基业也不至于衰败。须知陛下与本初始终是同胞兄弟,无论是谁最终成就了大业,都是我袁氏一族的光荣啊。”

袁术闻言,颇为意动,却又不无担忧地道:“我与本初多有私怨,他岂能容我?”

袁胤道:“我愿先往河北走一趟,向本初说明陛下重归于好的意愿,看他如何决断。若他保证不计前嫌,那么还请陛下也放下脸面,以我袁氏的大业为重,北上归附本初。”

袁术思忖


状态提示:第八十二章 备战之剑指袁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